观天弘2018年指数基金大数据有感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解读指数基金投资大数据,不做投资中的大多数人。
观天弘年指数基金大数据有感(上篇)
01
长期持有群体少,短线炒作群体多
从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看,指数化投资工具用户与资金整体的留存率都偏低。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少,把基金当做短期投机博弈工具的投机者多。这也可以解释上篇中提到的多数投资者亏损的原因。
总的来说,长投者少短炒者多
熊市底部区间买入,叠加了股息再投资的指数基金很难亏钱。成立于与年的沪深ETF,中证ETF,自成立之际直到14年7月牛市开始启动,即便持有至今,收益率都在30%附近。
沪深ETF12年5月成立至今收益率
若15年与17-18年初有减持动作,收益率会远高于30%。多数投资者亏损的根源在于买得不便宜,即便买得便宜也可能持有时间不够长,卖出后又后悔再追高买入抹平前期收益。
南方中证ETF13年2月成立至今收益率
买得便宜拿不住,卖出后又追高被套牢,这种情况在牛市期间特别常见。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者还通常伴随,前期便宜时买的少,赚了蝇头小利。卖光后懊恼开始追高又重仓投入,结果半山腰或高位被套牢。
结合当下的市场估值与行情,我想应该给我们以启示。珍惜自己在上证指数点以下买入的份额,别在上涨途中轻易随手卖出了。
没有买够的投资者也有时间,从沪深ETF的情况看,12-14年7月之间,任何时候买入差异不大。底部区间,高了点还是低了点买,回头看去差异不大。
02
追涨杀跌,赚小亏大
根据天弘基金的统计,暴跌日与小涨日,投资者的赎回额度都较大。很有意思,下跌4-5%会卖出,上涨1-2%也会卖出。每次亏钱割肉时赔的多,上涨赚了点蝇头小利就想跑?这样的投资者不是在反复贡献申赎费与管理费吗?
每次市场行情要见底,要达到底部区域,或者说即便在底部区域中,非理性不明原因的大跌时常会出现。
如果是底部区间,每一次大跌可能都是买便宜货的良机。而底部区间买入的便宜筹码,决不能在上涨途中因一点蝇头小利或所谓的短期“趋势”而卖掉。
投资者追涨买入行为明显
从买入的时机选择看,多数投资者依然是被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而入市。都是买在市场估值不那么便宜的时段,这也能印证为什么投资者总体收益情况不佳。
03
投资者无纪律性,买入成本集中
下跌行情中,控制买入的梯度,让投资成本线有效下移非常关键。但从天弘基金给出的数据看,多数投资者在亏损幅度不足1%时就选择加仓。很多时候,市场涨5%跌5%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小跌即加仓也暴露了投资者的锚定心理
有梯度加仓,最好以指数市盈率、市净率明显变化为依据进行加仓,或者以跌幅大于5%的某个阈值来进行加仓,盲目加仓对于降低投资成本线无意义。
相反可能会导致下跌中,投资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现象非常打击投资者的自信心,导致投资者被恐惧支配真正到了市场底部,不敢大手笔买入。
还我本金,我不玩了,这种投资者比例不低
从投资者赎回的收益率区间看,-10%与10%这个区间最多。这表明多数投资者既忍受不了下跌,也忍受不了上涨。这就很好解释投资中为何有7亏2平1赚的铁律了。
从基金复投的时间来看,有超过7成的投资者在一月之内就有复投。很多时候一个月指数的涨跌都在5%之内,指数估值变化微乎其微。此时复投,对于降低投资成本线来说几无意义。(定投另论)
当然,这其中可能有月定投的因素存在。但考虑到一周内复投比例居然超过4成,即便考虑到有人选择周定投,但依然有相当比例的投资者是在盲目买入。
这与前文印证的投资者在收益率±1%这种毫无意义的空间内加仓,这也体现出了投资者很强的锚定心理,锚定于自己买入的那个成本价,对涨跌都缺少长远的眼光。
04
成功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考虑到A股不少指数长期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我认为当这一年化收益率实现时(非短期反弹行情,而是考虑周期),应该对股市保持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白癜风康复病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