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养老专栏有备而老需要发展银发经
“人口红利”,是指一国人口结构特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从年至本世纪初,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特点。在我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来自这种橄榄型人口结构带来的“人口红利”。而此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加,我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
美国人口红利专家安德鲁?梅森(AndrewMason)与罗纳德?李(RonaldLee)对人口红利的研究表明,第二次人口红利往往在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后发生,它是由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福利。第二次人口红利不像第一次人口红利那样有清晰的起止点,且对于有效政策的依赖性更强。如果政策合适有效,它的规模常常远大于第一次人口红利,并且作用可能是无限期的。
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挖掘中,传统看待老年人的观点被颠覆:老年人不只是被赡养者——他们不仅消费、投资,还用较高的储蓄来帮助社会积累资本。
这种由老年人消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被命名为“银发经济”(silvereconomy)。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大力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做到有备而老。
分析银发经济的特征,可以发现:一方面,老龄社会应当是人力资本迅速提高的科技推动型社会,特别是对劳动人口而言,提高人力资本的路径包括健康保障、教育水平、参与就业、人均产值、人均收入,有备而老地进入老龄社会,需要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人均教育水平、就业参与率、收入水平和产值水平,从提高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老龄社会应当是社会购买能力迅速提高的消费拉动型社会,特别是对老龄人口而言。只有老龄人口能够买单,劳动人口的贡献才能得到补偿,养老服务业才能健康发展,从而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