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关注民生强化监管,切实加强全国食品
图片来自网络
nbao
贵州开展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专项检查和监督抽检
(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杨菊郑东)日前,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专项检查。全省共出动食品安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白酒小作坊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条,已整改条;立案查处29起,查处货值6.万元。
贵州省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白酒产业是其传统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该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了《贵州省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规定(试行)》,组织开展了白酒小作坊的普查登记,白酒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严厉打击了白酒小作坊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了白酒安全事件的发生。
此次检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针对贵州省内白酒小作坊开展的专项治理行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实施普查登记,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档案,全面排查食品生产风险隐患,不断加强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管理。重点检查白酒小作坊是否按照规定仅生产固态法白酒,且只在备案行政区域内销售;是否履行原辅料采购储存、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等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以及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等情况。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的黑窝点、黑作坊和使用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白酒等违法行为。
检查发现,部分白酒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未进行登记,无营业执照和健康证;有的小作坊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三防设施”欠缺,生产车间、库房墙体、楼顶有霉斑;有的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生产生活区混用,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部分白酒小作坊存在无采购和销售记录,进货采购未按要求进行索证索票等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问题白酒小作坊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同期,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了白酒小作坊生产的白酒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明确各市(州)分别抽取70家、仁怀市家白酒小作坊各1批次样品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对抽样检验项目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置,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白酒小作坊。目前,监督抽检工作仍在进行中,抽检结果将通过该局官方网站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
洮南强化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刘旭)为加强年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洮南强化“三个重点”切实保障节日期间餐饮食品安全。
强化重点食品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加大了节日市场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等食品的监督检查,重点以肉制品、乳制品、酒类、饮料、糕点、食用油、冷冻食品为对象,严格查处餐饮单位销售过期、无食品标签、来路不明的食品,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切实保障节日食品消费安全。
强化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针对节日期间家宴、婚宴等集体聚餐增多、食品消费量大等特点,加大了对农村、大型聚餐餐饮单位、学校食堂、连锁餐饮企业、年夜饭供餐等重点单位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对年夜饭供餐单位实行备案管理,要求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强化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规范食品加工行为。
强化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原料采购、凉菜制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配送、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食品留样等为重点环节,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实行不定时间、不定次数的突击性检查,强化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目前共开展大型检查3次,检查业户户,责令整改36家,处罚5人次。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凉山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目标考核工作
(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贾镕)1月8日至9日,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蔡买松带队的现场核查组对凉山州年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目标考核进行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组对照《年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标考核指标及细则》(川食药监办〔〕号)、《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川食药监办〔〕号)、《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回头看”的通知》(川食药监办〔〕号)等文件要求,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逐条进行打分。核查组一行还看望了基层困难干部职工。
核查组一行随机抽查一个县市辖区内1家食品生产企业、1个旅游景区、1个农贸市场、1个零售药店、1个基层监管所,1家超市作为现场核查点,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核查组对凉山州年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凉山州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监管思路清晰、监管措施到位、专项整治有力、宣传培训有效。同时,核查组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要求凉山州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强信息沟通、突出监管重点,努力保障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洮南强化食品送货车监管(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刘旭张瑜)为进一步规范食品供货商使用送货车配送食品的经营行为,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近日,洮南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了对辖区内食品送货车监管力度,严查配送运输环节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从流通环节严防不合格食品入市,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
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对本辖区食品供应商运送食品的送货车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详细掌握数量,具体运送地点等基本情况;组织辖区内有食品配送需要的食品批发商和部分食品零售商负责人召开约谈会,明确了食品供应商和食品流动送货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配送食品。
严格备案,统一规范。按照食品送货车的备案要求,认真对食品供货商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准确填写《食品送货车备案登记表》,同时要求食品供货商提交相关材料,建立食品送货车信息档案,对食品送货车实行统一备案、统一编号、统一标志、统一制度、统一承诺。
严格管理,实现可追溯。要求车体粘贴有“食品配送车”标志的车辆安装送货车配货软件和跟车手机终端软件,将食品送货车管理与食品药品电子追溯系统结合起来,实现票据打印、库存统计、临期预警、GPS定位等实用功能,使运送的食品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凉山州多举措保障全州春节期间各景区食品安全
(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贾镕)随着春节临近,西昌市泸山邛海、盐源泸沽湖等景区、景点将迎来大批的游人,为确保广大游客食品安全,凉山州加大了对全州旅游景区酒店及农家乐等餐饮单位和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成立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工作,并对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规范各单位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强化培训,形成合力。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40小时培训要求,强化旅游景区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实行划片包干,推进安全监管防线前移。继续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全民监督的格局。
突出重点,强化巡查。全州食药监和旅游部门从4月初开始加大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推进旅游景区食品批发行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以及农家宴的监管,保持日常巡查监管频率。
健全制度,量化管理。全面开展和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健全诚信奖惩制度和“黑名单”制度。
凉山州“三举措”全力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
(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贾镕)为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凉山州积极采取三项举措,全力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
(一)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及时将《国务院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省食安办关于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评估考核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转发至各县市食安办和州级有关部门,并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印发《凉山州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实施方案》(凉食安办〔〕25号),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整治任务、对象和重点,制定整治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安排整治工作进度,确保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地落实,同时加强对各县(市)的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
(二)形成合力,重拳出击。由州、县(市)食安办牵头,联合州、县(市)公安、食药、工商、质监等部门,大力开展我州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并结合元旦、春节“两节”前检查督查等专项行动,对辖区内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进口单位,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广告发布单位等重点对象开展整治。截至年1月中旬,全州共检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家次,立案5起,罚没款金额合计7.36万元,责令整改8家,目前已办结案件4件,已完成整改8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销售假药、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使用医疗用语宣传食品和保健食品及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问题,已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落实,并向有关人员普及食品、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
(三)加强宣教,营造氛围。以“法律七进”活动为重要载体,深入推进“以案释法”、“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政务网站、微博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jt/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