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记洮南市万宝镇中
年,勾淑梅从通榆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万宝镇中心小学。当她第一次走进属于自己的班级,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暗下誓言:一定要把满腔的爱奉献给学生,做他们的好老师。26年来,她用母爱般的温暖,不知培育出多少优秀的乡村学生,资助过多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劝服过多少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更不知感化过多少边缘少年,让他们重拾求学的信心,学生们亲切地叫她“妈妈”。
年8月,她接了一个新班,班里有一名叫雷闻醒的女孩,她自幼丧父,母亲离家出走,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看着怯生生的小闻醒,母性的光辉和教师的责任感让勾淑梅做出了一个决定:要用自己并不强大的羽翼为小闻醒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于是,勾老师决定从课堂入手,尽可能地鼓励她参与。下课了,她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同学们拉她入伙。为了让小闻醒能够继续读书,“老师供你”4个字成为了她践行15年的承诺。如今,雷闻醒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次回到万宝镇她总是第一时间探望她的“妈妈”——勾老师。勾淑梅资助雷闻醒的事迹曾在白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导,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还进行了专门的录音采访。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年,勾老师的班里有个叫耿东方的男孩儿,他是个留守儿童,固执、贪玩、恶作剧不断。勾老师一边做家访一边通过课上勤提问、课后多指导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耿东方犯错误了,勾老师就用爱去感化他。久而久之,耿东方不但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转;93届的张洪波因母亲患病打算辍学,勾老师多次找她谈话,并和家长沟通,使孩子打消了辍学的念头;96届的刘耀凯,因为各科成绩平平就打算去当兵。勾老师劝导他知识就是力量,当兵同样需要真才实学。他听了老师的话,成为一名军人后仍然坚持学习,在部队发展得很好……
勾淑梅说:付出就会有“回报”。一年端午节的早晨,勾老师刚刚推开屋门,就发现她的学生们正站在门外。他们手里捧着艾蒿和一些不知名字的小花,裤角被露水打湿,鞋上沾满泥巴。他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端午节快乐!”刹那间,往日里工作的辛酸和劳苦立即化为乌有,勾淑梅说,这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富有”和幸福,是可爱的孩子们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爱,她奉献得无愿无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