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江桥还原历史再现马占山的传奇人生
历史抗战大剧《决战江桥》于9月8日在齐鲁频道开播以来,收视屡创新高,剧中人物马占山将军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人物。剧中那个又匪气,又正气的马占山不再是以往那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缺点,没有痛苦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豪放不羁,我行我素,满嘴脏话,争强好胜,爱耍威风的另类英雄……但是,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勇敢,智慧,嫉恶如仇,有情有义……那么,历史上的马占山将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江桥抗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面对这些疑问,今天,小编就给你细细道来……
历史上的马占山
马占山,字秀芳,祖籍河北丰润县,年11月30日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县一个农民家庭。
年他投清军奉天後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年11月,郭松龄反奉,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同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碟。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至21日退守海伦继续抗敌。
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万元款项、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挺进军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年初,马占山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江桥抗战
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部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借口中国军队袭击日本守备队,炮轰北大营东北军驻地,同时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动进攻,在不到一个星期就相继占领辽宁、吉林两省除辽西外的30余座大中城市,控制了12条铁路线,并随即策划向北满进攻,开始进攻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之一,而嫩江则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江桥,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震惊中外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江桥抗战在这里打响了。
11月3日,日本关东军在作了军事舆论准备后,派30名日军和余名满铁工人,在航空兵和装甲列车的掩护下强行占领江桥。4日,日军嫩江支队越过江桥,第16联队第7中队先行向大兴我军阵地发起攻击,遭到徐宝珍卫队团的英勇还击。18时,日军嫩江支队0余人全部到达大兴一线,在火炮40余门,航空机7架的配合下,对抗日军队发起新的进攻。
时任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命关松林骑兵旅派兵到大兴前线增援,从两翼对日军实施反突击,抗日将士在炮兵火力掩护下乘势发起冲锋。激战多时,日军渐感不支,遂向江岸撤退,我军预先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官兵实施近战伏击,日军死伤惨重。
11月5日至6日,日军嫩江支队、南满铁路守备队和张海鹏叛军共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我大兴阵地进攻,激战到中午,守军战壕几乎全被日军炮火摧毁,战士们跃出战壕与日军白刃格斗,在敌众我寡,既无援军,又缺弹药的情况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指挥部决定放弃大兴阵地,退至三间房二线阵地防守阻击。
17日,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下向三间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15时后,日军又增加坦克车12辆,火炮30余门,飞机12架在我防线左右前三面猛攻,战至下午6时,我军正面防线被日军攻破。18日15时,马占山为保存实力下令各部撤出阵地,19日上午9时,日军主力占领距省城齐齐哈尔15公里榆树屯,当时17时,日军余人侵占齐齐哈尔,11月21日,马占山率省政府移居海伦,江桥抗战至此结束。
在江桥战役中,我抗日兵力只有2万人左右,在敌众我寡、装备敌优我劣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毙伤敌万余人(其中日军伤亡余人,叛军伤亡余人)的辉煌战果,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谱写了新的篇章。
《决战江桥》以“真”为核心,还原抗战该有的样子
《决战江桥》是沿着抗战剧正常的轨道前进的。纵观该剧,“真”是其最大的特点。
第一,语言真。
看过《决战江桥》的人都对马占山的满嘴脏话,骂骂咧咧印象深刻。虽然是黑龙江的主席,位高权重,但马占山不会之乎者也,不会咬文嚼字,动不动就滚犊子,扯犊子,王八羔子,这虽然不符合马占山省委主席的地位,但绝对符合他胡匪出身的身份,横行霸道,匪气十足。这些语言的使用,使得马占山这个一省主席立刻满身大碴子味儿,有了外在的显著印记。
该片的故事背景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幽默,风趣,接地气的东北话给该剧增加了不少笑料,这些笑料恰到好处的运用,非但没有冲淡整部剧的严肃品格,反而与残酷的战争相互补充,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第二,历史真。
该剧由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主席开始,将真实历史事件融合在抗日背景下,既有历史史诗气质,又不失具体事件勾连,张弛有度,恢弘大气。
日军逼近,战争一触即发;学生闹事,警察强奸妇女,社会秩序堪忧;政界,军界,商界,教育界关系复杂;张海鹏做了日军傀儡,马占山不得不中国人打中国人;黑龙江省亲日派阻碍抗日;日军不断派出暗杀团黑龙会刺杀马占山。马占山新官儿上任,面对一个烂摊子,千头万绪,腹背受敌……情节的铺排使得马占山危如累卵,一个问题不解决,都将使江桥之战受到严重阻碍和打击,都将使黑龙江,乃至中国沦陷。
每一个事件都相互牵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将马占山置于网络的中心,马占山都使了什么“招儿”来一一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马占山的性格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仁义,善良,智慧;他大老粗,不按常理出牌,赵仲仁送礼,一般人为了证明自己两袖清风,铁面无私,都会拒绝,可他吩咐照单全收,充军,当军饷;他霸道,但又讲理;诡诈,但又忠厚;他有世俗的油滑,也有高级的幽默,表面哼哼哈哈,内心精细算计,粗中有细,会看人,能看透人,也能笼络人……比起先前的李云龙,马占山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多面,复杂,立体,让人又爱,又恨,又怕,又敬。
第三,情感真。
马占山与儿子的情感处理。
马占山不让儿子参军,因为他有私心,想留后,这是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但国难当头,全民抗日,“我要为这个国家着想,不能光想着为自己留后”,马占山舍小节取大义,最终亲自送儿子投入战争。
我们不禁要问何为一个英雄?英雄,首先得是一个人,其次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人,就有私心,敢于揭示,面对私心,这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英雄品质。但是光敢于面对私心并不是英雄,如何取舍选择才是区分英雄的重要标准。在残酷惨烈的战争情境下,面对情感两难,面对民族大义,马占山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樱子与海兰的情感处理。
《决战江桥》中樱子与海兰这两个女孩儿的姐妹情不仅给硬朗的抗战剧整体风格带来鲜活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的友谊的刻画,控诉战争的无情,揭示战争的罪恶。
樱子的父亲以经商的名义来到中国,单纯善良的樱子到中国寻找父亲,沿路偶遇海兰,两人成为朋友。樱子的父亲在暗杀马占山的行动中被刺死,樱子从此走上了一条仇恨的不归路。最后,樱子与海兰拥抱着互相杀害了对方。
“你不讨厌战争吗……”
“如果没有战争……”
在战争中,朋友,兄弟,亲人,一切温暖美好的关系都在消失,扭曲,战争带给人类的绝不是冷冰冰的伤亡数字,而是这数字背后的残酷记忆与情感隔绝。我们为樱子与海兰的死扼腕叹息,更为造成这一悲剧的战争而痛心,愤怒。
第四,场面真
《决战江桥》运用了各种视听手段来营造真实可信的战争场面。
飞机轰炸引起的大火和浓烟,炸弹爆炸时的碎片,子弹激起的石子,尘土,枪支射击时子弹出膛瞬间的火星,人体的断臂残肢,布满血痕与灰渣的脸庞,大量血浆营造的真实受伤场面……创作者运用声,光,色,服,化,道等手段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战争情境。
这一切构成了视觉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用视觉的直观性,用生与死的较量来宣示战争的残酷。陈学栋,海兰,杜海山,双喜,魏国清,孙老虎,许三响……一个个生命相继倒下,还有什么比血淋淋的死伤更能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呢?
第五,细节真。
海兰牺牲后,马占山默默捧起海兰的军帽,此时,一个硬朗的马占山流下了泪水。这一处细节,将马占山的铁骨柔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李印导演看来只有细节才能勾勒出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过往历史的思考。
第六,人物真。
老戏骨李幼斌为了演好马占山,做了不少功课,翻阅有关他的书籍和史料记载,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设定人物性格。真实的情节,细腻的情感和接地气的语言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施京明、刘金山、刘威、张光北的出色演出与李幼斌相互辉映。刘小磊等一批年轻演员与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戏骨飚戏,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