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洮南之蒙荒行局篇

历史洮南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四日

盛京将军增祺为设立扎萨克图蒙荒行局事的告示

(国家一级文物)

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四日)清政府设立扎萨克图蒙荒行局事告示的发布,标志着古城洮南开始开发建设,之后于年7月4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清政府始设立洮南府。

“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增为”是清政府对地方官吏发布行政命令惯用的格式,“增”即盛京将军增祺,“为”指公文主体中所说的事,“右谕通知”指此公文为下行文,公文上的红圈是盛京将军圈阅同意的标志。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四日

盛京将军为出放札萨克图旗荒地事的告示

(国家一级文物)

此告示与设立扎萨克图蒙荒行局事的告示同日发布,通知已派蒙荒行局总办伊桑阿、张心田办理放荒事宜及丈放位置、交通并鼓励民户承领。

蒙荒行局,全称“奏办札萨克图蒙荒行局”。清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四日(公历年10月5日)设立于东北西部科尔沁草原洮、蛟两河的交汇处,即双流镇(蒙古语名称“沙吉毛都”)。

清朝建立后,在内蒙古等蒙古族聚居地区实行札萨克制,禁止汉族进入蒙古札萨克领地内谋生,以此保护蒙古游牧牧民利益。但自清乾隆后期起关内汉族移民开始大量迁入蒙地,蒙古王公们为享地租收入而予以收留,形成了蒙古王公私自放荒拓垦的格局。光绪二十六年(年)沙俄占领东北,使清政府意识到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不足以巩固东北国防,于是,接受钦差大臣宜谷、裕德、盛京将军增祺的建议,开放蒙古世袭封地,招徕汉族农民领荒,变私放为官放,所得荒价银与蒙旗均分,升科纳粮后地租与蒙旗按比例分成。这一政策适应了蒙汉民族交流的历史潮流,也与解决关内兵灾过后,灾荒严重、农民流离的社会背景相契合,更与清政府移民实边国策相符。在此背景条件下,盛京将军增祺奏请朝廷在双流镇(洮南)设立蒙荒行局,并发布告示,开始办理蒙荒放荒拓垦,大批汉族百姓进入洮南地区承领荒地。

随着放荒拓垦的深入,汉民增多,蒙汉杂居,清政府当时还没有放弃蒙汉分治政策,即汉民按照《大清律》管理,蒙旗蒙民按照《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来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在新丈放拓垦的地区设立地方行政机构来管理汉民。经盛京将军增祺上奏,年7月4日清政府批准在双流镇设立洮南府,同时设立靖安县(今吉林省白城市)、开通县(今吉林省通榆县),两县隶属洮南府。因洮南府地处蒙荒,三面环蒙,距离省城奉天(沈阳)较远,事务繁多,情况复杂,需要全才能人,年,清政府特任赏戴花翎盐运使、军机处记名正四品衔奉天外务交涉使、奉天驿寻道道员孙葆瑨为洮南府知府。

这两件告示,今保存于洮南市档案馆,是洮南市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见证,是洮南设治建府的标志。

信息来源:洮南市档案局王振国

本期编辑:韩旭

责任编辑:邢立国

版权说明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1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