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万亿的全球最大独角兽推手是位CFO
本期导读:
虽然此前一再辟谣,但蚂蚁集团最终宣布上市计划。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亿元,若按亿美元的估值计算,蚂蚁集团上市成功后,将占据科创板总市值的比例超过51%。若科创板上市后股价涨幅超50%,总市值有望超越“股王”贵州茅台。
带着问题来读:
1.你认为那个她是谁?
2.凭什么是她?
3.她具备什么特质?
4.如果说去年阿里CFO从马云手里接任CEO你觉得是个特例,
那么联想控股CFO宁旻,优酷土豆的古永锵、新浪的曹国伟......这些人从财务做起,出任CEO又说明了什么?
01
今日,蚂蚁集团表示,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有趣的是,科创板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一周年“生日”。蚂蚁此时宣布上市,更像是送给科创板的“生日礼物”。
要知道,放眼全球,但凡成功的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牌面”。腾讯之于港交所,阿里之于纳斯达克,皆是如此。目前,科创板市值最高的中芯国际,市值不到亿,多少还差点意思。而蚂蚁集团就是科创板“牌面”的最佳人选。
据悉,蚂蚁集团欲寻求上市估值至少在亿美金。按这个估值算,蚂蚁集团也已经超过美团点评,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事实上,作为超级独角兽,蚂蚁集团一直是上交所青睐的对象。早在年7月,市场就传闻蚂蚁集团将以首批企业挂牌“战略新兴板”。不过随着战略新兴板流产,该传闻不了了之。去年3月,又有消息表示,蚂蚁集团将登陆科创板。但蚂蚁集团很快对此辟谣,表示“蚂蚁集团一直在密切科创板,但蚂蚁集团没有上市时间表。”
目前来看,蚂蚁集团已经做出抉择。选择港股和科创板两地上市,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能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说。
井贤栋表示:“上市可以让我们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我们的成果和未来。我们会始终全力以赴,为客户去创新,为社会去创造,为未来解决问题,做一家能活年的好公司。”
02
支付平台到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金服的成长史:
资料显示,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致力于以科技推动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全球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携手合作伙伴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绿色、可持续的服务,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年,支付宝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主要目的是解决淘宝平台交易当中的信任问题。随后支付宝的支付业务不断扩张,用户不断增加。直到年,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迈出了金融业务领域关键性的一步。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同时网商银行获批。年,蚂蚁金服入股国泰产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领域。
年10月,当阿里将旗下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阿里小贷、网商银行等业务整合为一体,并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时,市场上便传出消息,称蚂蚁金服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工作。
年蚂蚁完成A轮融资时,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多个场合表示,蚂蚁会在合适时机上市,但上市本身不是终极目标。而后,蚂蚁又不疾不徐地在、年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
身为全球最大的未上市独角兽,自年以来,蚂蚁金服IPO的传闻频频刷屏,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无论从蚂蚁金服的规模体量,投资机构的退出需求,蚂蚁金服的上市时机已经到了。
今年6月,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金服的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简称由“蚂蚁集团”取代。这次改名也被外界视作蚂蚁集团即将上市的标志。蚂蚁金服:聚焦三大板块,国际化拓展边界
金融业务的本质,是客户、场景、技术和资金的融合。蚂蚁金服经历了自己做金融,到输出技术+客户+场景赋能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的过程。
当前,蚂蚁金服通过三大业务板块(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完美演绎了“能力输出”商业模式下的引流——变现——赋能逻辑。此外,公司借助国际化布局,将“能力输出”模式向海外复制。
场景+支付,“入口”逻辑:强化获客与粘客,实现业务引流与数据沉淀;
数字金融,“变现”逻辑:将体内客户与场景赋能予合作金融机构,使其扩大业务范围并提升效率,同时借此实现高质量收入变现(协同类收入);
科技服务,“赋能”逻辑:将金融级的技术对外输出,通过数字经济解决不同行业的痛点;
国际化,“拓展”逻辑:将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的模式,在海外国家拓展与发展,并探索构建全球网络。
经营绩效:行业增长格局稳定,公司收入模式清晰
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稳步增长期。从易观智库公布的第三方数据看,年前三季度全行业第三方综合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分别为万亿/万亿,蚂蚁金服市场份额为47%/54%。基数效应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目前仍保持了20%左右的稳定增速。
协同业务:年以来公司税前利润快速增长(预计19Q2-Q3税前利润合计.3亿人民币,/18年同期为.6亿/48.5亿(详见报告最后一部分分析),预计与金融协同收入增长密不可分。融资业务领域,测算如果达到万亿级别的助贷和联合贷款规模,即可为公司带来数百亿左右的年收入规模;财富管理领域,以协同代销业务为主的蚂蚁基金在年已实现营业收入14亿。
子公司自营业务:并表模式亦有助于自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并表金融机构天弘基金、国泰产险年分别实现营收.3亿/38.5亿,同比增长6.3%/.9%。
03
马云语录中有这么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理由是,财务官当CEO的问题在于,财务官的职业是检查、控制,所以财务官出身的CEO可能会缺乏远见。
这话在张勇上任阿里巴巴CEO时就成了段子了,马云并不担心这位先后担任过盛大网络和淘宝网CFO的逍遥子缺乏远见。而张勇将“双十一”狂欢节推向高潮的业绩,也像他本人的花名一样逍遥浪漫。
碰巧,蚂蚁金服的掌门人井贤栋,也是CFO出身。
井贤栋是阿里27位合伙人之一,也是最早进入阿里的一批精英职业经理人。
井贤栋于年初加入阿里巴巴,年至年期间担任阿里巴巴资深财务总监、财务副总裁。年9月加入支付宝,担任支付宝首席财务官。年10月起,蚂蚁金服成立后担任COO;年6月起,担任蚂蚁金服总裁。年10月8日,井贤栋从彭蕾手中接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于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合作的EMBA项目。加盟阿里巴巴之前,在年至年初期间,井贤栋在多间太古可口可乐装瓶厂或业务单元担任财务管理或财务领导职位。年至年担任广州百事可乐CFO。
有人把CFO比喻成给CEO泼冷水的人。执着于数字,喜欢从财务角度看问题的CFO们,往往被描述为风险厌恶型的死理性派。因为太过于理性,所以未必长于执行,更别说有所创新。
马云说他怕CFO当CEO,知乎上也有人专门讨论为什么CFO不适合当CEO。
但这也未必。
麦肯锡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美20%左右的CEO都成有过任职CFO的经历。英国知名杂志《财务总监》也曾公布数字,在财富强企业的CEO中,有20%出任过CFO或者类似职位。
五分之一,不算很少。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这种例子也不罕见。新浪CEO曹国伟,合一集团CEO古永锵也都是CFO出身。
而阿里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当时还在担任淘宝CFO的张勇就曾这样描述阿里和别的公司的不同:“阿里更具多样性,并没有严格规定CFO该做什么,在别的公司像我这样的职务是不可能做业务的。”
井贤栋的花名是“王安石”,在武侠玄幻风的阿里系花名之中,也算是一股清流。
之前作为CFO,井贤栋负责蚂蚁金服的财富类、金融类核心业务,以及投资、内部财务、法务合规等工作。
蚂蚁金服45亿美元的B轮融资,创下了互联网公司融资最高纪录。而两轮总计65亿美元的融资,幕后的操盘手正是井贤栋。
前阿里巴巴CEO、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曾经坦言:“我自己认为我对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我招了两个CEO,今天的张勇和井贤栋都是我当时招的,而招的时候他们都是做CFO。马云说,我最讨厌CFO当CEO,我却把他最讨厌的事变成了现实。我不仅自己是从CFO变成了CEO,我还把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两个CFO都变成CEO。为什么我招的CFO能变成CEO?因为我当时招的时候都是超配,我永远站在超配的角度看问题。”
04
蚂蚁集团上市,谁是最大的赢家?
蚂蚁集团尚未披露招股书,通过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在IPO前夕,蚂蚁集团的股东阵容非常豪华。经过三轮融资,蚂蚁集团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国开基金、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国有资本。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蚂蚁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系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其次是马云、阿里高管等人控制的杭州君翰、杭州君奥,分别持股28.44%、21.53%。如果蚂蚁金服成功上市,最受益的是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彭蕾,而不是人生赢家马云。从股权穿透的结果来看,马云最终受益股份约1.22%,现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最终受益股份2.%,而彭蕾的最终受益股份最多,占比达到9.%。与此同时,国有资本最终受益股份约为13.8%。其中,社保基金最终收益股份为3.%,据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介绍,这笔投资的收益已经超过5倍,是社保这些年来最成功的一笔对外投资。毫无疑问,蚂蚁集团会成为科创板的“牌面”。打破独角兽们的顾虑,除了时间,更需要先行者。随着中芯国际等一批硬核企业登陆,科创板乃至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逐渐增强。而随着亿美金的蚂蚁集团登陆科创板,势必会彻底打消众多独角兽的顾虑。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无疑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感谢阅览,如果你也认同价值为纲,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ms/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