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的金融精英们,放弃优越感和性骚扰
这么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行业是什么?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金融业。因为金融从业者的薪资长期以来都独占鳌头。
不说远了,就看看去年吧!
年,家证券公司的行业年度人均收入约45.65万元,其中有8家员工的年度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在信托行业人均薪酬过百万更是司空见惯;银行的朋友们在业内混得稍微差点,去年17家银行员工平均薪酬为27.3万元。
有资本的地方就有美女,和薪酬一样高的还有金融业的性骚扰率!媒体不时爆出的桃色新闻,在业内也是见怪不怪了。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行业绯闻都无法撼动他们,身处这个行业似乎就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然而,这种优越感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金融界的精英们将很快迎来一场危机!一场来自人工智能的危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全球金融运作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最容易替代的是基于人的经验判断的工作。未来几年,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而金融业必定首当其冲!
金融业即将迎来失业潮
此前,在传统银行和许多消费金融信贷服务提供商中,客服部门可能是劳动力最密集的领域之一,但是现在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逐渐转向小额、碎片化、数量庞大,单纯的人力已经很难满足需求。
目前,IBM已经在银行做了三类机器人:银行网点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咨询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几乎可以贯穿整个服务流程,从回答客户业务问题、推荐产品;到办理业务;再到通过身份验证了解客户从而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在国内,支付宝智能客服的自助率已经到了96%-97%,智能客服的解决率达到78%,比人工客服的解决率还高出了3个百分点。
此外,在投资决策领域,人工智能也让许多基金经理感受到了危机。
就在今年4月份,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裁去了7名主动型基金经理,并用量化投资策略取而代之。BlackRock的创始人LarryFink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后的投资会更多地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以及传统投资策略中的因素和模型。
在金融投研体系上,对信息搜集、分析、决策的环节人工智能可能比人类做得更出色!
天弘基金已经有非常成功的实践案例。刘硕凌介绍,在天弘基金,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代替高级信用分析师的工作。
金融行业有信用分析师读新闻、公司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读完之后要进行分析和加工。天弘基金的“鹰眼”系统的专利是公募基金第一块国家信用装置,是信用评估方法的装置。
刘硕凌介绍了鹰眼评估算法的出炉过程:当时找信用分析师一块读新闻,读了10万条新闻,拿其中8万条新闻放到鹰眼算法里。先做分词再分类,分正面、中立、负面,拿剩下2万条让AI评价一下就知道答案。处理8万条信息当时花了很多时间、很多资源,样本收集整理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而剩下2万条新闻AI5分钟就看完了。
现在这个算法的准确率提升到96.7%的水平,绝大多数的新闻现在不用分析师自己在网上看,基本看鹰眼看完之后的二次信息。
在保险行业,这样的变革同样在发生。
众安科技实验室总监纪其进介绍,保险行业的核心流程有:
产品设计——售前——承保——投保——出险——理赔——售后。
在每一个环节上,众安科技都在尝试改变。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与人工智能大显身手相伴随的,金融行业的失业转岗潮已经是看得见的事情。
金融精英该何去何从?
另一方面来说,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重复而繁杂的数据处理工作,也使得人类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更复杂的工作上。金融从业者也无需太惊慌,正如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吴晓灵院长所说:
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不会改变金融业作为价值转移的契约这一本质,不会改变金融对时间错配风险进行管理的功能,但它会改变金融服务实现的方式。
互联网平等共享的特性会使人们变成产消者,个性化消费私人订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会替代金融业许多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工作和风险定价的功能。那些不内嵌于人们生活场景之中的纯信息分析加工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金融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将不再是信息加工,而是在人文关怀之下对金融需求的感知和响应。在信息收集、加工分析方面,机器将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正如苹果CEO蒂姆.库克所言,机器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人不能像机器那样思维。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敬重客户,从客户需求出发,运用金融技术实现服务的价值,将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
AI(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已来!对AI真正有兴趣的朋友,可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zx/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