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满洲风情录
公主岭寻常高等小学校,原址位于公主岭老火车北侧正对面,今公主岭铁北公永线和农科院门前马路交汇处北。校舍原为沙俄时期东正教教堂,日战争期间医院。日俄战争后,日本侵入公主岭,该建筑被接管,并对建筑两侧进行了扩建。年11月19日在此设立公主岭小学校,是满铁附属地成立最早的小学校之一。此后还做过满铁图书馆、公主岭街公所、公主岭市公署等。解放后做了部队的营房(团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下放到地方,为公主岭宾馆所在地,九十年代被市交通局买下,并拆除。
(早期“公主岭小学校”还是使用后面的一层建筑,当时其前面的二层建筑还没有盖)
(公主岭小学校旧影,正门附近的二层主体建筑已经形成)
(日据时期的公主岭小学校,两侧已经扩建。)
(作为公主岭街公所时的照片)
公主岭寻常高等小学校,原址位于今公主岭市铁北科贸西大街号。日俄战争后建立,国民党时期改为“民权小学”。年9月份,学校改为“辽北省第九中学”。年2月学校改为“公主岭镇第一中学”,12月校名又更改为“怀德县立中学”。现为公主岭市第一中学址。
(絵葉書「公主嶺名所」より「公主嶺小学校」)
(年7月25日,吉林省怀德县立中学校第一次高中毕业师生合影纪念。)
(公主岭一中首届教工代表纪念(前排左一陈英敏,左三朱世荣,二排左三魏景山))
(原教学楼门前合影(左四为陈英敏))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公主岭一中校区)
(如今的公主岭市第一中学)
注:本文解放后的新图片下载自新浪“刘群鸣”的博客,感谢!!
公主岭特产物集积地,年,日本侵略者对公主岭“南满铁路附属地”着手规划,确定河北为商业区、粮栈区。其中粮栈工业混合区,位于东三条(今东四路)以东及市场町(今东头道街)五丁目(岭东派出所)以北一带。虽然制订了扩大粮栈区域和新开辟工业场区的规划,但由于后来沈海、古海二线的火车通车,使公主岭的粮栈业减少,故年起缩小成粮栈工场混合区。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特产物集积地)
公主岭火车站,旧址位于今公主岭铁北,与新火车站隔着铁道相望。年(光绪二十四年),沙皇俄国获得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铺设权。同年8月,中东铁路南下支线破土动工。年(光绪二十七年)7月18日,在公主岭举行东清铁路南满洲支线(旅顺—哈尔滨区间)接轨仪式。年(光绪二十九年),公主岭火车站建成,俗称“三站”,后改为“公主陵”站,是中东铁路9个二等站之一。同年,俄国人在公主岭建水塔一座,供铁路用水。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因忌讳“陵”字不祥,年,将“陵”谐音为“岭”。
(公主岭新老火车站位置示意图,L型标示内。)
公主岭火车站老站舍为俄罗斯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砖木结构的小型候车站舍,外墙砖砌体反映俄罗斯传统的建筑形式,在门窗口檐部山花部位砌筑出凹凸落影砖饰,屋顶为人字木屋顶,水泥瓦顶。墙体与墙角白色扶壁柱是为抗震加固附加的,并非原作。原木制雨搭因部分腐朽早已拆除,建筑以米黄色为墙面主基调,同时在门窗周围的砖券和线脚上,点缀白色做基调,强调了和谐与生动感。
(俄占时期的公主岭火车站)
(年,俄日两国交接官员第三次聚集公主岭铁路车站,完成车站及附属权益移交后合影。)
(「満洲の旅」(昭和15年 マンチュリア?デーリー?ニュース)に掲載されているスタンプの図案はこちらです。)
(絵葉書「公主嶺絵葉書」に押されていた公主嶺駅のスタンプ。)
(日本占领后的“公主岭驿”正面)
(日伪时期,在站台上自西向东拍摄的几张公主岭车站内的照片。)
(日伪时期,在泰平桥上自西向东拍摄的几张公主岭车站内的照片,远处还能看到年修建的俄式老水塔,后被日本人拆除,并在其附近修建了一座日式的水塔,该水塔在年被炸毁。最后两张照片来自百度佳木斯贴吧,感谢提供者。)
(日伪时期,在站台上自东向西拍摄的几张公主岭车站内的照片)
(伪满时期,日本人在公主岭火车站内修建的天桥、站台、水塔。)
(年5月,公主岭解放。这是当时解放公主岭的战士在火车站欢呼胜利。)
(如今的公主岭老火车站内外,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原满铁时期公主岭站日本站长住宅,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公主岭新火车站站舍,图片来自华商论坛。)
年4月1日,位于铁南西四长街与迎宾路交汇处的新火车站站舍开始动工修建,年8月26日竣工。百年的老火车站停止使用,现老站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德丰种业公司址。
公主岭泰平桥,原址位于老火车站西,水塔旁边。是公主岭市第一座铁路天桥。清宣统二年()八月,公主岭街中部开始建建设连结铁路南北的木制结构陆地桥“泰平桥”,翌年建成。这座桥是居民和“满铁”抗争的产物。当时满铁直接经营货物输送,站内货物装卸承包给满铁方面的就业者,致使公主岭街十几家运输货栈倒闭。对此货栈方向满铁方面申述,而满铁不仅不予理睬,还从西本町(三井道口)到东本町(东道口)围起3米高围墙,阻挡运输人员、车辆通行。于是,公主岭街运输行业及苦力工人促成召开临时市民大会,通过抵制森站长决议案,派出代表带着决议案到大连满铁本部交涉,满铁也在新闻报道中讲述事态严重性,日本帝国会议也担心事态扩大,派富永课长到公主岭协商此事,允许公主岭运输行业为满铁运输货物,并决定架设泰平桥,解决铁路南北交通问题。年重建后改为铁脚、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到年再次改建。年随着火车站新站舍的建设而拆除。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泰平桥,最后一张图片来自新浪博友“olapostcard”的博客。)
(日据时期的公主岭火车站,图中远处火车后面的桥即为“公主岭泰平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铁北站前的水塔(该水塔位于天桥西侧,年建)上俯瞰铁南。可见半(截横跨铁路的)天桥,下了天桥就是大马路(今迎宾路)。)
公主岭附属地市街规划,年沙俄开始在公主岭一带修筑中东铁路,年在此设驿,史称“三站”,后改为“公主陵”站,将公主陵的河北和铁北地区列为附属地,禁止中国人在附属地居住。年,建立了东西两个兵营,驻有高加索骑兵,规划了百余栋住宅,修造剧场、教堂、面包厂等。将新市街向北发展。在这个势力的范围内,沙俄拥有行政、司法、驻军等特权,不受清政府的约束。到年,沙俄在公主岭“附属地”面积达万平方米。当时,沙俄曾计划把公主岭建成哈尔滨、辽阳式的城市,使之成为军事重镇和特产集散地。但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建设中断了。
(公主岭附属地早期的市街图及后期建设后的局部图)
日俄战争后,年日本侵略军接受了沙俄侵占的公主陵的铁路和附属地,并改名为公主岭,将其作为殖民地和军事要塞,加以经营。年,日本满铁株式会社开始制定公主岭市街规划。规划承袭了沙俄的计划,重点扩建沙俄遗留下来的东西两个兵营,新建了南大营和北大营,在四郊建筑了大型飞机场、军事仓库、坦克学校、高射炮部队、坦克兵团、陆军营、骑兵联队和警备司令部。年定为“军都”。
(年,公主岭“满铁”附属地内市街局部航拍图。从铁北守备队向铁南拍摄。)
沙俄在公主岭铁北和河北共筑路5条。在铁北,有东头道街、东二道街、东三道街和农研路;在河北,有大马路,总长延长米。
(日伪时期铁北的满铁宿舍,原为沙俄时期的建筑遗留)
年4月1日,关东督都府在公主岭站前设立地方事务所,行使“政府”职权,擅自进行城市建设。在铁北修筑与铁路线并行的3条街路,并用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三十日,同俄国签订《铁路移交议定书》的日方代表陆军少将菊地爱三、炮兵中佐木下宇三郎、铁道工程师堀三之助3人名字,分别命名为菊地町、木下町、堀町;在河北修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街路各7条,均采用日本街名。南北走向称鲛岛通、落会通等,东西走向称新町、荣町、敷富町等。他们把铁北规划为军事、官邸、公署区,让军队的军官、附属地官署官吏住在铁北;把河北规划为商业区。年,在清政府和其他国家的强烈抗议下,日本废除了附属地的军事管制,大批日本侨民涌入河北,地方事务所为日侨建房、经商等提供宽松条件,鼓励他们把附属地作为掠夺中国物资资源的市场。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鲛岛通,今迎宾路)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菊地町通,今东振华街东段)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驿前通,今公永线)
当时中国人居住在河南“支那街”,这里没有规划,自由发展,功能分区混乱,道路弯曲狭窄、不成系统,建筑不规则。这块城区面积为1.05平方公里。
(年时的公主岭附属地市街图,图中包括河南的“支那街”区域。)
(日伪时期的公主岭河南满人街)
从年起,公主岭成为伪满洲国奉天省怀德县的县城。据年统计,当时附属地人口为人,河南区为人,共计人,年时,公主岭附属地的范围包括铁北和河北两区,即铁路沿线两侧,城区面积6.56平方公里。其功能分区是:
1、住宅区:位于西北方,即现在的铁北西部生活居住区。
2、商业区:位于火车站东南,即鲛岛通(今迎宾路)一带。
3、粮栈工业混合区:位于东三条(今东四路)以东及市场町(今东头道街)五丁目(岭东派出所)以北一带。虽然制订了扩大粮栈区域和新开辟工业场区的规划,但由于后来沈海、古海二线的火车通车,使公主岭的粮栈业减少,故年起缩小成粮栈工场混合区。
4、工厂区:由于市场萧条,没有建设工厂,而是改成了住宅区。
由于沿袭沙俄制定的规划,商业与住宅居于铁道南北,形成不规则的市街,路网密且无主干道,影响整体发展。
(原公主岭铁北附属地内街道两侧的日俄老建筑,图片来自网友“国文”、“还俗道人”、“者子”,感谢!)
年,公主岭成为吉林省辖的公主岭市,到年人口达到了5万。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止,公主岭一直没有现代工业,是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注:本文文字介绍部分摘选自:吉林省公主岭市城市规划管理处治国兴同志编写的《公主岭的规划历史和建设实践》一文及公主岭市政府网站关于满铁附属地的介绍。
公主岭石头人,年被日本人发现并作了相关记载,其属于金代贵族墓葬神道前所设之物。石人外貌自然流畅不呆板、雕工精细,与今公主岭环岭街道红旗村(今环岭乡石人村)、怀德镇村民张大勇家旧宅院内发现的同时期石人外貌存在明显的不同。现留存情况及位置还未知。
(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日本人关于公主岭石人的介绍和照片)
怀德县公署,旧址位于今公主岭市正阳街与胜利路交汇处东侧,公主岭市政府院内西南角。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伪满时期建筑风格,解放后一直为公主岭市政府所在地。据记载:怀德县年(清光绪三年)置县,属昌图府。治所在八家镇(今吉林公主岭市北怀德镇)。民国初属奉天省洮昌道。年(中华民国元年)怀德县公署成立。年(中华民国18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年迁公主岭镇(今公主岭市)。年3月9日,伪怀德县地方维持会改建为伪怀德县公署。地址设在公主岭河南街。年属吉林省。年撤消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
(早期的“怀德县公署”大门,门口的牌子上还能看到“自治会委员会”一类的字样。此图片来自网友“孤独收藏”。)
(伪满时期建设的“怀德县公署”办公楼)
(原公主岭“怀德县公署”旧址,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新京满铁地方事务所范家屯派出所,伪满时期,新京(今长春)满铁地方事务所范家屯的派出所。为日本关东局警务部所属的十七个署之一,其他为新京、公主岭、四平街、开原、铁岭、抚顺、苏家屯、奉天、辽阳、鞍山、大石桥、营口、瓦房店、本溪、凤凰城、安东。
(新京满铁地方事务所范家屯派出所,图片来自网站“FOTOE图片库”。)
范家屯火车站,站址在吉林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始建于年沙俄时期,史称“二站”,为四等站。站舍为砖木结构的平房,俄式建筑风格。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地设站,当时以长春为起点,向南每隔30公里为一站,范家屯为“二站”。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由日本接管后改为南满铁路范家屯驿,后站舍拆除重建。站舍附近沙俄原建有火车供水水塔,四几年被炸毁,后重建。
(「沿線写真帖」(明治45年6月 満洲日日新聞社)より「范家屯停車場」)
(范家屯火车站站内旧影)
(年时的范家屯火车站)
(范家屯火车站附近的仓库旧影)
(网上找到的两张范家屯火车站拆除前的影像)
(年竣工的范家屯火车站新站舍,图片来自网络搜索,感谢原拍摄者。)
范家屯市街,据传说,清朝道光元年,由山东省逃荒来一户房姓人家,在此开荒占草,逐年发展,后来号称“房家屯”。年(光绪三年)建立范家屯县,“房家屯”归范家屯县管辖。年,清政府和沙俄合修中长铁路,路贯此处。帝俄翻译把“房家屯”错译成“范家屯”,故得名:范家屯。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中长铁路转让日本管理,随之将范家屯称南满二站,街内西部成为日本得附属地(新民路以西),东半部是范家屯县七区管理。
(日伪时期的范家屯市街及部分资料介绍)
范家屯日本独立守备队和神社,范家屯日本独立守备队,原驻地位于今范家屯火车站西侧一中附近。日俄战争后设立,原称“满铁守备队”,年4月改为“独立守备队”,为日军联队(一个中队),专门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并保护铁路周边的电线设施。守备队兵营原为沙俄时期遗留,日占后加以改建,在院内建有花园一座,名为“公德园”,当时内建有凉亭及小型祭祀神社一座(位于公园南面,(大正4)年10月19日改建为“范家屯神社”)。建国之后这个地方被称为“老花园”。
(范家屯日本守备队旧影)
(日据时期的范家屯日本守备队内“公德园”)
(日据时期的范家屯神社)
范家屯新开河铁路桥、永沼挺进队纪念碑、田村中尉碑,新开河铁路桥,位于范家屯东部,距宽城子站(长春)约27公里,曾是中东铁路上的重要桥梁。日俄战争奉天会战期间,年2月11日傍晚,日军满洲军第二军骑兵第八联队(又称“永沼挺进队”,由名日本骑兵与名蒙古马队组成,马队头目为蒙古人巴布扎布)在指挥官永沼秀文联队长带领下,傍晚到达新开河铁路桥附近,于午夜两点三十分向大桥方向运动,中途被俄军发现,日军随即展开冲锋,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战斗中,日军骑兵中尉田村马造和上等兵望月康二两人战死。日军最终将新开河铁路桥炸毁。此时,俄军的增援部队越聚越多,永沼部边打边撤,终于逃出俄军的防线。
(日据时期的范家屯新开河铁路桥)
(日俄战争时期,被日军永沼挺进队炸毁的范家屯新开河铁路桥。)
(网络上找到的一幅“永沼挺进队行动图”)
战乱中,永沼挺进队没能将田村马造和望月康二的尸体带走。战斗结束后,虽双方为敌,但同为骑兵,俄军为了表示对同行的同情,同时也为表达对田村马造和望月康二勇敢的敬意,特将他们尸体予以厚葬,并且还根据米西琴科的指示,为其二人竖起了一座由铁道枕木改制墓碑。
(俄军为田村马造和望月康二制作的墓碑)
(年4月1日,日军所立的“范家屯田村中尉弔魂碑”。)
战后,年4月1日,日军满洲驻屯独立守备第一大队在此立碑纪念。并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撰写碑文,碑文中特提及此事,“明治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满洲军第二军骑兵挺进队爆破新开河铁桥队员骑兵中尉田村马造、骑兵上等兵望月康二战死,露人收尸葬之墓标犹存。呜呼,两军死者何限尽忠报国,其义一也。露人为敌题墓,而二士毅魄于今凛然”。同时,为了纪念永沼挺进队的功绩,日军在新开河附近又建立“永沼挺进队纪念碑”。
(日军占领后的范家屯新开河铁路桥及守桥部队和田村中尉碑)
(范家屯新开河附近的“永沼挺进队纪念碑”)
公主岭大口鸿仁堂药店,公主岭大口鸿仁堂药店,原址位于公主岭市场町(今东头道街)一丁目十六番地,在大连夏家河子火车站前设有分店。店主日本人大口靖太,明着经营药品业务,暗地里去从事倒卖烟土的勾当。公主岭大口鸿仁堂药店,建筑为砖混结构,整体二层,中间局部四层,在当时的公主岭属于“高层建筑”。解放后曾作为公主岭人民广播电台使用,现已拆除。
(年时的公主岭大口鸿仁堂药店)
(解放后的公主岭人民广播电台,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
大榆树农事试验农场,为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满铁”在铁路沿线建立的农事试验分支机构。据记载:日伪时期,东北栽培水稻的地区为水源充足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熊岳农事试验场最早进行水稻品种的实验,并培育出了相关品种进行繁殖和推官。长春试验地地试验表明,“北海”、“田泰”、“青盛”为优良品种,并在大榆树设置留田进行这些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年4月,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将大榆树采种田及凤凰城、海龙、敦化、洮南、钱家店等处及病理昆虫科收回本场办理......
(年时的大榆树农事试验农场采种田)
怀德市街,怀德镇位于今公主岭市中北部,旧名八家子,隶属昌图府,清光绪三年()设县,治所设在八家子,因此地地处柳条沟之外,是“盗寇出没”之地,统治者为教化“顽民”,希望他们“怀之以仁德”故名怀德。……年划县城附近为城乡自治区,年为一区驻地;年为省会指定正式街,下设区、牌。
年为镇,年改公社,年复建怀德镇。年设四道岗公社,年改四道岗乡。年平安乡并入怀德镇。0年,撤销四道岗乡,并入怀德镇。5年,撤销双榆树乡、和气乡,并入怀德镇。
公主岭旧影wbr-怀德市街(年时的怀德县城市街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