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吉林报告75人口负增长,未老
小强读东北,越读越沉重。
(接上篇)
9.2.7白城市的比较优势分析及其嵌入五大产业体系的路径9.2.7.1白城市的经济发展概况?(净化小强按:上篇读了白山,今天读白城,原来是两个地区,只知道吉林有个长白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白氏家族。)
白城市是吉林省所辖的地级市,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人。白城市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吉林省首位。有比较丰富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现辖一区(洮北区)、两县(通榆县、镇赉县)、两市(洮南市、大安市),三个省级开发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五个工业集中区(白城工业园区,洮北、通榆、镇赉、洮南工业集中区),8个少数民族乡,38个镇,35个乡,24个街道办事处,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见表9.10)。
就白城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而言,由图9.44可以看出,自年以来,白城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由21%下降至年的7%,下降达14个百分点。年白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7%
就白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而言,由图9.45可以看出,自年以来,白城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由25.8%下降至年的16.7%,下降达9.1个百分点。年白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为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6.7%。
就白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言,由图9.46可以看出,-年,白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2%。总体而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9.2.7.2白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分析就白城市劳动力而言,由图9.47可知,-年,白城市总人口逐渐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年起,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年人口增长率为-1.63%。年末白城市总人口.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8万人,乡村人口.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人;死亡人口人。白城市城镇新增就业完成4.3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0%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5万人。
由图9.48可知,-年,白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规模不断增加,增速逐渐放缓。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亿元,比年初增加86.33亿元,同比增长13.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36.2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7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7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为.47亿元,比年初增加33.4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同比增长16.56%。
9.2.7.3白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演变及现状由图9.49可知,-年,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第一产业有上升趋势,近两年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逐年上升,年,白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6.5:45.6:37.9调整为15.0:46.9:38.1。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1.7%,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9.1%。由9.50可知,近十年来,白城市工业增加值规模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年增速加快,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年,白城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年,白城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5%,其中重工业为98.3%,轻工业为98.6%;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均为98.5%。年,白城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85.1%,比上年末减少8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由表9.11可知,-年,工业产值急速增长,年工业产值为年的8.24倍,增长%,建筑业产值由年的10.6亿元变为年的15.49亿元,增长46.13%。
就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来看(表9.12),服装,原油,发电量等均有大幅度增长。年服装产量为服装产量的4.54倍,原油产量为年原油产量的69.25倍,发电量为年发电量的11.70倍。
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来看,表9.13为白城市、、年第三产业中主要行业的产值及占GDP比重。批发和零售业、能源、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是白城市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结构实现升级,高新技术及服务业产值比重上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产值占GDP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较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较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年批发和零售业较下降了0.2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能源业产值占GDP比重有所上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较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较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能源业较年上升了2.74个百分点。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2.6%;零售业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8.7%;住宿业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4.9%;餐饮业完成41.9亿元,同比增长17.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8.5%。
9.2.7.4白城市嵌入五大产业集群的路径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3.87%。它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被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吉林省首位。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独特的气候条件、多样化的土壤结构,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使白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主产区。未来,白城市应该依托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农业、批发和零售业、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四大支柱产业,积极构建旅游业,服装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经济框架体系,积极融入大农业,大健康业和现代轻纺业等三大产业体系。
首先,将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产业积极融入大农业。年,白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亿元,白城粮食总产量.9万吨,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8.3万公顷。为进一步发展大农业,白城应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发展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筛选有市场、效益好的品种和项目,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争创知名品牌,调整优化畜禽品种品质结构,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和鸡、鹅、兔等六大品种,促进畜禽饲养规模快速壮大,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动畜牧业经济总量扩张。此外,还应立足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突出加大发展资源产品加工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公司来白城市经商办厂,促进资源产品加工园区和农副产品贸易园区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其次,将特色旅游产业等产业积极融入大健康业。年白城市开发设计旅游线路32条,接待国内外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5%、25.13%,有星级宾馆10家,旅行社25家(含分社),AAAA级景区4处,AAA级景区4处,AA级景区9处。白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风电景观、民俗风情和草原风光四大旅游资源为主。为进一步发展大健康业,白城市应打造旅游精品,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精品旅游景区与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形成具有白城特色的符合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一方面,重点打造三条旅游带和三大旅游区,即东部嫩江沿岸水域风光旅游带、东西向民俗文化与草原风情旅游带、南北向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带和南部湿地生态观光与科研教育旅游区、中部城市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旅游区、北部生态科考与草原风情旅游区。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发以湿地生态、风电景观、草原风光等具体代表性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加强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科考教育、节庆会展、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文化档次,优化产品开发的结构,实现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之间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产品空间组合的替代性竞争。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开展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做到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严禁盲目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学原理在产品上的应用,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此外,应综合运用多种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加大多媒体和网络宣传力度,扩大网络促销的覆盖面,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应该推进白城市草原湿地生态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围绕莫莫格、向海等国家级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打造特点鲜明的生态、渔猎、民俗、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吉林省西部特色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
最后,将服装纺织业等积极融入现代轻纺业。年,白城市服装业产量达万件,形成了棉纱、棉布、无纺布、呢绒、服装等8大系列近千个品种的规模。为进一步发展现代轻纺业,白城应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开发名优特产品的战略。同时开发产业用布、装饰布等,形成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延长产品生产链,向深加工产品延伸,重点对棉布、无纺布进行深加工,形成高档次的系列产品。开发替代进口产品和特色产品,改善包装,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带。此外,积极探索与著名企业实现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手段上的优势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新观念、设计、新材料、新产品开拓市场,营造新的竞争优势。
?
(部分图表略,有需全文的,联络小编)(第九章完第页完,待续)
欢迎留言:为东北、为吉林的发展献计献策!
往期精彩:
东北经济怎么办?林毅夫给吉林开出一剂新药
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
其它声音:
1,驳林毅夫吉林报告(1):这是坐车上晃火车,让车看着开得更快!
2,驳林毅夫的吉林报告(2):岁月是把杀猪刀,不懂历史无未来
3,驳林毅夫的吉林报告(3):振兴东北的系统性建议
4,东北土著质疑林毅夫:如今东北不仅轻工业没优势,重工业也谈不上优势
5,《吉林报告》之争:共识在旧观念与新思维中碰撞
6,《东北!东北!》中国国家地理
7,《宋常铁:振兴东北要下大狠心,更决绝地改革开放》第一财经
8,别人家的报告《如何建设扬子江城市群》
9,自然衰败,效率集中《万字长文告诉你:"振兴东北"逆天行,"林氏药方"不可期》
**********************
搭讪小编
苹果打赏专用!有情、又钱,任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zx/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