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六大菜篮子世界第一的硬核实力

非常时期,蔬菜意外成为热议话题。

▲海南三亚蔬菜基地,长豇豆打包忙。

▲湖北正在有序启动部分农贸市场

中国人的菜篮子真正开始充盈,不过是最近四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蔬菜设施产业艰难起步,但很快飞速发展。年时,中国居民人均蔬菜占有量还是公斤,而到了年,人均蔬菜的占有预期已经到了公斤。蔬菜种植逐渐在设施化、集约化的加持下开始飞腾,让中国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仅今年的冬春时节,蔬菜产量就有1.7亿吨之多。

▲中国的蔬菜产量有多大?看看中国这些蔬菜在全球同类蔬菜中所占的比例你就知道!绘图/五月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

而每10户中国家庭,就至少有3户吃的蔬菜是来自中国六大蔬菜生产优势区域之一——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生产区域。这里,也正是中国最大的菜篮子。

这一次,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的“菜篮子”。所谓“菜篮子”,本指年农业部提出的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的“菜篮子工程”。而在此之前,中国人已经兢兢业业地建设了两千多年的“菜篮子”。

为什么中国菜篮子看山东?

当年“薄采其芹”的鲁地,如今已成中国蔬菜的领头羊。仅年,山东的蔬菜产量,就有万吨,占全国的11.7%,位居全国第一。葱姜蒜这三种古已有之的中国蔬菜代表,山东也都占得头筹:大葱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6.2%,生姜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3.6%,而大蒜的种植面积则更是占到了39.1%。

▲寿光农业基地园区密集的蔬菜种植大棚。摄影/刘敏

难怪有人感慨,山东的蔬菜都是挖掘机种的,才能够种得出这么多菜。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如今的种菜,是一场科技与设备的密集展演。在山东蔬菜的代表地——潍坊寿光,种菜设施就已经从“晒太阳过冬”的第一代大棚,发展到第七代: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一间大棚就像是一个自动化工厂;补钙菜、降血压辣椒、高维C辣椒……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中的功能性蔬菜品种,令人充满期待。

难怪说,中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寿光。那么寿光在哪?它是如何打响“中国蔬菜之乡”这张名片的?

▲图1:寿光蔬菜大棚。图/图虫·创意;图2、3:立体栽培、管道栽培“宇宙寿光”丨从何而来?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在山东省潍坊市的最北边,是一个县级市,人口只有万,可就是这个总面积只有平方公里的小地方,用84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撑起了万吨的蔬菜年产量,也有了一个“宇宙寿光”的名号。

虽然这个名号源于寿光人开发出的太空蔬菜,但也反映出寿光蔬菜的全能来。

▲寿光蔬菜业发展,与周边发达的交通路网是分不开的。

山东寿光,可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荷兰的兰辛格兰、西班牙的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寿光蔬菜如何走向世界?当然是通过位于寿光本地的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在这里,蔬菜日交易量近万吨,日交易额余万元,发达的商贸物流让寿光蔬菜辐射到东北、华北、西北、京津等地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家。

寿光种菜,也是“敢为天下先”,这里位于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靠近黄河三角洲平原的肥沃土地与丰沛水源,让寿光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物阜民丰。写出《齐民要术》的“农圣”贾思勰就是寿光人。

▲寿光蔬菜高科技种植示范园内培育的小西红柿、西瓜、冬瓜。

年代末,寿光三元朱村开始从东北引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寒冬腊月里,一根带着黄花的黄瓜从大棚中采摘出来,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也是因寿光人而改变。

有了“时令菜”,不愁没有买卖做。寿光西边挨着胜利油田,30万工人老大哥成了寿光收菜的第一批“尝鲜者”,一来一去就形成了“马路市场”。寿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划出了五亩地,成为专门用于蔬菜交易的市场,这便是最早的寿光蔬菜市场,在30年间,它逐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

▲寿光蔬菜基地里种出的黄瓜、丝瓜、西红柿。

寿光不但产菜,也是物流中转地,所以可以说是“啥菜都有”,要问啥是寿光蔬菜的代表?以寿光冠名的胡萝卜、香瓜、韭黄、樱桃西红柿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告诉你答案!

而在“宇宙寿光”的名号下,山东的蔬菜领头羊还有很多,像以产大葱闻名,乃至给一省都带来“葱省”别称的章丘,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以区位与技术后来居上的聊城莘县……在山东,处处都是菜篮子。

▲每年章丘的大葱节一到,姚明的亚克力牌就被搬出来了。中国的多个“菜篮子”,都在哪里?

超市里的蔬菜区,货架上各色蔬菜永远满满当当,这是年轻人的“蔬菜观”。

而在老一辈——尤其是北方老一辈人眼里,这却多少有些“不可思议”,毕竟10多年前,一到冬天,他们就要疯狂抢购和囤积大白菜。如今,“过冬神器”大白菜却走下了“神坛”,正逐渐被14大类多种蔬菜替代。小小蔬菜,让中国“换了人间”。

▲如今,即使在偏远的小县城,超市蔬菜区的货架上也永远摆满各色蔬菜。

一年四季,不间断满足14亿人的食蔬需求,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就在中国多个重点“菜篮子”里。

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率先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从此改变了北方冬季蔬菜匮乏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蔬菜业发展的序幕。几十年间,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亩,扩大到84万亩,四分之一的土地都用来种植蔬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

▲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这类设施蔬菜区,一年四季都可生产蔬菜。

从年到现在,中国的“菜篮子”工程经过了4个阶段30余年的发展,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并形成6大优势区域: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区、北部高纬夏秋蔬菜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区。

▲中国6大优势蔬菜生产区及其布局。

这些区域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栽种不同的蔬菜,形成不同的上市档期,有效缓解了中国以前的蔬菜供求矛盾——她们,就是供应14亿人日常蔬菜需求的“菜篮子”,确保中国各地人民一年四季,不受天时、地理的限制,随时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散装“江苏,居然是南方最大的“菜篮子“

年,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9个省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达.87万公顷,生产了.25万吨蔬菜,占全国蔬菜产量的33%,其中江苏省蔬菜年产量.88万吨,在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中位列第一,是长江流域“南菜北运”的重要生产及供应基地。

▲新长铁路江苏盐城段,列车穿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江苏地处亚温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条件优越,处于长江、淮河下游的地理位置,除了给予她肥沃的土壤和占全省面积86.89%的平原,还给予了她便利的水上交通,而“四纵四横四联”的高速公路网和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江苏徐州交汇形成的铁路枢纽,都是江苏成为长江流域最大“菜篮子”的硬件基础。

在多年的探索中,江苏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成20多个设施蔬菜重点基地,16个出口蔬菜重点基地,每年生产的蔬菜有多个种类,多个品种。其中吴江菜区的“桑园菜”、太仓的白蒜、武进的红萝卜、无锡的茭白、宜兴的竹笋等,成为江苏蔬菜的代表,从江苏地区,流向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江苏徐州铜山区徐庄蔬菜基地。徐州和盐城,都是江苏重要的蔬菜基地。

但江苏并不是“南菜北运”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

广西,华南与西南热区的“菜界翘楚”

广西与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和贵州的部分地区,虽同属于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但除了具有其他几省的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特点外,广西的夏季比海南结束早、来得晚,加之桂西、桂北等地秋冬季蔬菜生产初期没有台风、暴雨的危害,所以成产、供应稳定,长期以来是北方冬春蔬菜的重要供应地之一,是华南与西南热区的头号“菜篮子”。

▲广西百色田东县祥周镇中坪村的蔬菜生产基地。

华南与西南热区的蔬菜种植面积,没有长江流域多,只有.09万公顷,年蔬菜年产量也不如长江流域多,仅.28万吨,占全国蔬菜年产量的19.3%。其中广西以.16万吨的蔬菜产量,雄踞华南与西南热区榜首——果蔬生产数量大、种类多,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独特优势。

早在年时,广西就开通了中国首条“南菜北运”的铁路绿色通道——“百色一号”果蔬专列。为保障“南菜北运”工程,广西有26个县区被列为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每年有95趟专列,一路马不停蹄向北方输送广西的优质蔬菜。在北京,人们吃到的卖相好、品味佳的百色蔬菜,全都是在广西百色采摘、包装后,经过60个小时、千米的路程才送到的。

▲图1:广西钦州钦南区的特产辣椒,图/VCG;图2、3:广西贺州黄姚镇种植的荷兰豆、菜心,摄影/卢文

百色,是广西“南菜北运”的始发站,也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依托交通优势,“百色一号”专列向北方运输的,不只有百色或广西地区的优质果蔬,还有越南在内东盟地区的蔬果,“起步百色、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链接东盟”,才是广西这个“菜篮子”的雄心所在。

▲海南琼海,菜农在田间管理蔬菜

海南:怎么地?豆包也是干粮!

广西南边的海南,作为我国唯一全部辖区属于热带海洋气候的省份,自然也不甘落后。虽全省耕地面积仅76.9万公顷,海南还是拿出了25.78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蔬菜,并且在年产出.77万吨的蔬菜。

其实不止年,往年海南也是“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光温充足、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让海南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温室”,在冬春蔬菜种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每年11月份到来年4月份,三亚的豇豆、澄迈的苦瓜、海口的番椒、文昌的长辣椒、昌江的小尖椒、陵水的黄灯笼椒等,大量运往北方市场,为天寒地冻的北方,送去一份南方的“火辣”。

▲陵水黄灯笼椒,一般不用于鲜食,主要做成辣椒酱。

▲海南三亚蔬菜基地的长豇豆。

冬春时节,北方似乎一直在吃南方的蔬菜,四季如春的南方,会吃北方的蔬菜吗?

答案是:当然会,而且吃得还不少。

河南河北:沉默低调的“蔬菜腹地”

山东是蔬菜产量的领头羊,与山东交界的河南、河北更是紧随其后,分别以万吨和万吨的产量占据第二和第四的位次(年数据)。旨在供应京津及自身需求的河北蔬菜,和自产自销同时辐射四周的河南蔬菜,组成了中国菜篮子的中坚力量。

北京人冬天的传统艺能大白菜,就多来自河北。

▲这满满一车来自河北的大白菜,是北京人过冬不能缺少的味道。

如果你曾在天未亮时坐车从北京市区前往大兴机场,那在路上便会见到壮观的一幕,一辆辆见不到头的载重卡车队伍,从数个宽阔的大门中开进……

这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每天平均有1.8万吨的蔬菜(约等于万棵大白菜),在这里进出流转,也承担起了北京市居民桌上80%以上的蔬菜。即便是当前的疫情时期,这条队伍依然川流不息,据2月9日的新闻,北方已储存有30多万吨耐储蔬菜备用,也大都由这里承接。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各类蔬菜,会进一步进入北京的各个大小菜市场。

能够供应北京,辐射华北、东北乃至中原腹地的新发地市场,堪称是中国菜篮子的一个缩影。新发地的菜来自哪里?第一位,就是四季都能产菜的河北,平均每5个北京家庭,就有1户能吃到来自河北的各色蔬菜。

张承地区丨保卫北京饭桌

昔日拱卫京畿的张家口与承德,如今在和平年代,依然以独特的方式,承担起“保卫北京饭桌”的职责。距北京多公里的张家口张北县,可不只有坝上草原的壮阔风光。这里凭借自己“塞外高原”的优势,变成了河北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无论是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大白菜,还是菜花、圆白菜、西芹、生菜、菠菜……带叶子的菜,大都可以在这里茁壮生长。

▲图1:张家口沽源县白菜地,图2:张家口崇礼土豆,图3:草原天路上的土豆花。

而承德平泉,则是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截止年底,这里的食用菌总产量就有58万吨。被称为“京冀门楣,通衢辽蒙”的平泉,地处燕山山脉末端。无论是昼夜温差,还是蓄积的林木与秸秆等农副产品,都天生适合食用菌栽培。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食用菌,。无论是香菇、黑木耳、平菇等饭桌上常见的菌菇,还是双孢菇、鸡腿菇这类在火锅里大放光彩的“山珍”,都是平泉人种出的骄傲。

▲图1:河南焦作温县山药培育基地,图2:信阳香菇种植大棚,摄影/赵亮;图3:淮阳黄花菜。好吃蔬菜?丨遍布大河南!

河南人的蔬菜特产,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像这次河南人民为疫区捐出的嵩(song)县闫庄旱地大葱,周口市沈丘县的黑皮冬瓜……那都只不过是宝库一角,像唯独在平原上生长的淮阳黄花菜、温县名产铁棍山药,可都是河南人的“地道风物”,那味道,绝对中!

但是真要论起河南人最广泛的菜篮子根基在哪里,还是得数遍布全省,以万亩为起步规模的蔬菜基地。豫南是密集铺开,春秋皆出产的蔬菜大棚,豫北的日光温室群则供应冬春时令的饭桌,豫东、豫中的温室大棚则是四季全能。河南,不只是种粮大省,种菜同样是样样中。

▲河南信阳淮河流域大棚航拍。

其中,中牟县的大蒜是河南菜篮子走出外界的代表。中牟大蒜,根基于河南本土开发的品种,更汇聚了来自山东的其他优良品种,年产量在45万吨以上,其中有10万吨外销出口五大洲,真正“走向世界”。

中牟县的蒜很“中”,以万邦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的蔬菜物流中心更是承载起大蒜走向世界的步伐。这里集“铁、公、机”交通优势于一体,北有沟通东西的连霍高速,西接纵贯南北的京港澳高速,东接京九铁路、西连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南距郑州新郑机场28公里,难怪成为了勾连起山东、河北、山西,乃至遥远新疆的重要蔬菜集散地。

▲中牟互通的立交桥。

北菜南运出高原,越崇山,咱也下江南

冬春时节,北方进入短暂的“休眠”,但一到夏秋时候,北方的地理优势便呈现了出来。

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日照充足,黄土高原、北部高纬地区,由于温度相对南方地区较低,且昼夜温差大,适宜菜花、甘蓝、洋葱、胡萝卜等冷凉蔬菜的生长,由于它们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7到25摄氏度之间,多种植在海拔0米以上的高原上,因此被称为“高原夏菜”。

▲中国夏秋蔬菜优势产区及其布局。甘肃:种高原夏菜,我当仁不让

高原夏菜,首推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等地区,共有54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这些区域多为高原,7月份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无需遮阳、降温等设施,即可生产多种蔬菜。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一片葱绿的黄土高原,也是黄土高原夏菜的种植区。

年,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共生产蔬菜.02万吨,占全国蔬菜生产总量的14%,其中河北省以.5万吨的产量一骑绝尘,虽然蔬菜产量遥遥领先,但这一区域的代表性“菜篮子”,却非甘肃莫属。

形似如意的甘肃,东通陕西,西达新疆,东西横跨千米,几乎占到中国东西宽度的三分之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四大温度带、五大植被区的交汇点,都在这里。因此,甘肃在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中,具有其他省份不兼备的自然优势。

▲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气候分区。

而甘肃的省会兰州,又以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海拔在0到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的“天时地利”,和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青藏铁路等5条铁路交汇于此,11条国家级高速公路通达八方的交通优势,从甘肃的“菜篮子”里脱颖而出。

▲兰新铁路嘉峪关段。兰新铁路,是连接新疆与内地的唯一铁路线。

高原地区,总是荒凉贫瘠的,但兰州人却凭着一股韧劲儿,把高原夏菜种植、培育这件事干得红红火火。菜花、娃娃菜、西兰花、松花菜、甘蓝……这些早年从南方贩卖到兰州的蔬菜,现在却在黄土地上发了芽、生了根,结出了累累硕果。

每年5到10月,当杭州、上海、广州等城市“热不堪言”时,兰州的高原夏菜便源源不断流向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黄土高原蔬菜的清香。

▲菜花是兰州榆中县的特产。

兰州往东的定西市,被誉为兰州的“东大门”,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水资源极其匮乏,并不是种植粮食的理想之地,但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壤水分少却是种植土豆的绝佳条件——种出来的土豆淀粉含量高,炒着吃脆,煮着吃沙。

▲经常吃土豆的人,能认出来这是土豆开的花吗?

有鉴于此,定西市从年,实施“洋芋工程”,到8年,打造“中国薯都”,土豆从定西人昔日用来果腹的“温饱薯”,也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致富薯”。年,定西市生产马铃薯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年,定西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2%,无怪乎当地人赞誉它说——“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

▲定西马铃薯,蒸着吃、煮着吃,口感非常面。

与定西市共处甘肃中部的白银,也在年不失时机与北京市丰台区签订协议,为北京直供各类蔬菜1万吨,占北京当年冬储蔬菜总额的38.5%,成为最大的北京冬季蔬菜储备直供基地。

夏秋菜还是哪些地域的“当家花旦”?

黄土高原西南方,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也有高原蔬菜种植区分布。

青藏高原的蔬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拉萨河谷一带,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与地理环境,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较小,而且分布较分散,产量也低,年西藏蔬菜总产量仅72.57万吨,除去成熟期的损耗(实际损耗更多),人均每天仅能吃到0.4千克的蔬菜,勉强只够当地消费。

▲拉萨河谷,是西藏主要的粮食、蔬菜种植区。

云贵高原适宜蔬菜生产的区域,多为海拔在到2米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地区,每年7月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是南方地区的“天然凉棚”。但7到9月,也是云贵高原多雨之时,由于当地产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较差,因此蔬菜的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云南楚雄姚安的温室大棚。楚雄的元谋县,是全国冬早蔬菜十大基地之一。

年,云南、贵州两省总计生产蔬菜.75万吨,占全国蔬菜生产总量的6.8%。每年7到9月,甘蓝、萝卜、大白菜、香茄、菜豆、辣椒等蔬菜,从这里经由黔贵、川黔、湘黔等、南昆等铁路,流向华南、长江下游以及港澳地区的菜市场,成为这些地区人家饭桌上的家常菜。

▲图1:贵州毕节市织金县,正在丰收南瓜的村民。;图2:楚雄姚安温室种植的羽衣甘蓝;图3:大理喜洲镇收蒜的村民;图4:云南红河石屏县收茨菇的村民。

在“北菜南运”这浩大工程中,属于北部高纬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的新疆、内蒙古与东北地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又地广人稀,夏季凉爽,适宜多种冷凉蔬菜生长,但由于各地气候不一,因此41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在年,仅生产了1万吨蔬菜,其中0万吨的番茄、辣椒、黄瓜、菜豆、洋葱等蔬菜,从6月到10月,源源不断运送到北京、天津、长江中下游地区。

▲吉林白城洮南市,村民们收获正忙。

这些遍地开花的“菜篮子”,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将时空交织在一起,为14亿人日常生活和营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让我们对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更添珍惜之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5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