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洮南洮南典当业的兴衰
历史洮南
洮南典当业的兴衰
王立波
洮南典当业出现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年)七月,消亡于民国三十四年(年)八月,历经近40年的兴衰演变。
典当的对象一是贫苦农民、城市市民、小手工业者和一些小职员。这些人基本没有土地、房产可作抵押来取得银行、钱庄、质店(资本完全是私人的,主要以土地、房屋不动产抵押贷款为主)的贷款资格。他们遇到天灾、疾病、失业、婚丧嫁娶、换季等困境时,只好尽其所有或求借亲朋的衣物等去“当号”,以解燃眉之急。二是破落地主、富农和中农等为了筹措春耕资金而去“当号”。三是一些失势的官宦人家,当入不敷出时,顾面子怕丢人,不愿到银行、钱庄去借款,只好去“当号”以度难关。四是少数富有之家,怕家中的贵重物品被抢、被盗,或者怕高档皮货被虫蛀、霉烂而拿到当铺押借的。五是有的富裕户用家中的贵重物品到当铺押借,然后用此类当款转放他人,从中牟取更高的利息收益。此外,也有奸商市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势压人,欺骗讹诈当铺,尽管当铺百倍小心,然而上当受诈之事仍时有发生。
民国时期当票,手写文字为典当行业的特殊文字,俗称“当字”,为防假冒缺笔假字,使外人难以辨识
典当的物品除军用物资和军用武器外,一般多为衣着、被服、金银首饰、古董等。但不论什么当物,再好再新,也不能当原值,均加以贬词作价填票。如棉织品贬之为“破”、“旧”,丝织品贬之为“虫破”,皮毛品贬之为“大洞”、“大破”或“烂板无毛”,银制品贬之为“毛银”,金首饰贬之为“淡金”、“砂金”,铜锡器皿则在当票上大书一个“废”字,用以贬低当品的价值。典当物品的价值,金银首饰至多当原价的7-8成,衣物最多当原价的6-7成,一般当品只能当市价的一半,所以当铺又俗称“当半”。
洮南城内当铺执行的利率基本是一致的,期限和计息方法却各有不同。
清光绪三十四年(年),普通当月息为二分五厘。到了民国八、九年间,城内的福合当、公济当、公裕当、全泰当等12家,利率已增长到三分以上。民国十六年(年)十月当商会联名向奉天省财政厅请示将利率增至五分。虽未获批准,但已默许月利率增到四分,该利率一直延续到年。期限有10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满期虽有约定,但他们却有各自的宽限办法,一般宽限为一至三个月。到期不抽当也可只还息重新换票据(即当票)。如果超过宽限期仍不来赎号(又叫抽当),也不来换“当票”和声明,当商称之为下架,即可变卖作本。
各当商一般的开票即算一个月,满月后之零日,按“过三不过四、过四不过五、过五不过六”的计算方法,即满月后过三天不计息,第四天即作二个月算。也有的满月即作两个月计算,不满一个月也算作一个月计算,此外尚有的半个月以下按半月,过半月按整月计箅。
年,洮南城内12家当商占全城商号(约一千家)的1.2%,放出抵押贷款余额万元。当时5家公私银行即中国银行、东三省官银号、庆畲银行、兴业银行、福合长合计放款万元。当业贷款占40%还多,可见当业在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年,洮南城内有公济当、东昌当、惠济当等当商6家。上年末抵押贷款余额千元,本年贷款82千元,本年收回千元,年末贷款余额千元,比上年末下降37千元。
年“八·一五”光复时,洮南城内只有大兴总当(全称是‘大兴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兴隆西路,老民政局址。另有大兴分当一处,在今富文东路,缩脖子商店路南。据知情的老年人讲两号贷款总额在50-60万元之间。
典当业的活动规律一般是以一年为一个活动周期。每年从农历3-4月份的换衣季节开始,贷款额开始上升,这时也是农民筹措春耕资金的季节;农历5-6月份,人们称之为“青黄不接”的时候,抵押贷款额继续上升;农历7-8月份,升降额不大,基本稳定。进入农历9月份又到了换衣季节,农产品也开始陆续上市,“抽当”的随之向年末推移,也越来越多,所以洮南城内典当业每家的年末余额都有所下降。
典当起源于南北朝,高高的柜台一是营造居高临下的议价气势,二是防止突发事件
信息来源: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期编辑:王迪
责任编辑:邢立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y/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