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安盐碱地上建ldquo粮仓r

吉林大安

九月,吉林大安。年过花甲的潘玉仁老两口从沈阳来到这里两年了,过惯了城市的生活,两人一次偶然发现吉林大安这片曾在人们印象中遍地盐碱,寸草不生的地方,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番水草丰美的世外桃源。于是,说服儿女,两位老人手拉着手来到这里的一个小村子,当起了“鸭司令”。每天,老两口率多只“鸭兵”去甸子上,四处的泡、塘完全可以让这些“鸭兵”尽情享受鲜美的活鱼大餐。

秋收了,老两口的鸭子也正是肥美的时候,他们更舍不得离开吉林大安。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东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西与洮南市、通榆县交壤,南与松原市相邻,北与镇赉县以洮儿河为界,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土地曾因大面积盐碱令很多庄稼人望而却步,改革开放40年,盐碱地综合改良和高效利用令让这片不毛之地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勃勃生机。

王千士,大安市圣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大安灌区,他带领当地的乡亲全身心投入,崇尚着劳动创造梦想,一年四季耕耘守护在这片盐碱地上,经过不懈努力,盐碱地改良后形成的农田,设计规范、灌排完善、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便于机械作业,未经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从而具备发展高端农业的土地条件。嫩江水、弱碱地、原生态、放心米,王千士带领乡亲们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丝不苟,“稻泽乡”这款出自大安灌区的弱碱有机大米已经开始打入南方市场,北上广、珠三角、长三角的客户闻着米香接踵而至。

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公顷盐碱地改良项目,两年前,这里却是光出碱沙不打粮的盐碱滩,现在实现了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和当年收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现场测产,水稻每公顷产量超过7公斤。民乐村年人均年收入不足3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每人分得一公顷水田,年转租收入0元,种植水田纯收入元,民乐村的贫困户不仅一次性脱了贫,而且直接走上了奔小康的快速路。项目区剩余公顷水田统一对外发包,一次支付村集体十年租金总计万元,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40年前,寇金有还是个初中生,毕业后从事了建筑行业,如今56岁的他已经成功从一个包工头转为种粮大户,让身边朋友和乡亲们兴奋的是,他用5年时间将大安两家子村的多晌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成肥沃的良田。如今,看他全身心投入盐碱地承包改造,从没经验的门外汉成为当地农技专家,带动乡亲致富。今年,垧稻田大丰收,预计收入多万。

大安市依托现有的水利渠系工程,先后引进了华清农业、中国农大等10余家拥有土壤改良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研发了以药治碱、以肥调碱等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中科佰澳格霖公司通过专用改良剂和秸秆炭化后制成改良与有机肥一体的改良剂水洗等方式,为盐碱地改良与开发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年,在海坨乡三业村成功改良了亩重度盐碱地,试验种植了亩水稻,亩产斤左右,全部通过有机认证。年,公司又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试种2亩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超优”。从生长情况来看,耐碱性和扎根性非常强,长势非常好,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若实验成功,困扰多年的盐碱地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据介绍,大安市未利用地面积有18.86万公顷,其中盐碱地面积达11.1万公顷。近年来,大安始终坚持把改良盐碱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强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国家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年,这个市被列为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建设区,历时7年,累计投资18.4亿元,综合采取以水洗碱、以沙压碱和脱硫石膏治碱等方式,将土壤PH值高达9.5以上的荒草地和未利用地降为PH值在7左右可耕种的耕地,实现新增耕地70.53万亩,其中水田30.88万亩,旱田39.65万亩。年大安灌区全线供水后,大部分改良地块水田亩产在公斤左右,旱田亩产公斤。实施地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利用省、市耕地开垦费,实施了叉干镇和龙沼镇占补平衡项目,累计投资2.4亿元,综合采取土地平整、容土压沙和脱硫石膏与增效剂结合的方式,实现新增耕地3.3万亩,经测产,叉干镇土地整理项目亩产公斤,项目所在地民乐村贫困户69户、人当年实现稳定脱贫;龙沼镇土地整理项目亩产公斤,两个项目共实现非税收入10亿元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部实现耕种,大安市年可新增粮食1.19亿公斤。

近年来,大安市从优化生态环境、改良盐碱地、生产优质农产品三个方面发力,实现盐碱地上建“粮仓”。这个市地处北纬45.5度“世界水稻黄金生产带”,嫩江、洮儿河、霍林河冲积形成的漫滩湿地,原生态的碱性黑钙土壤,优良的嫩江、松花江天然水质灌溉,促使了生产出的大米具有弱碱性的独特品质,为打造大安盐碱地弱碱米高端品牌提供了可能。好酒也怕巷子深。他们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有利契机,加强同“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利用电商产业园,11个省级“电商村”和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平台,深入实施弱碱大米品牌开发战略,形成了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发展的格局,年上半年,就签订了万元的弱碱米订单,这片盐碱地上的“粮仓”,有机种植方兴未艾,稻米香飘远方。

记者手记:“嫩江水,洮河浪,月亮湖里白帆扬,芦花飘,草原广,骏马撒欢牛羊壮,大安是个好地方”这首大安市市歌描绘着大安人当下的心境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大安市海拕乡三业村,秋收时节,软件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郭晨正操作者无人机,集中精力在稻田里完成这每天农业专家布置的“飞行”任务,多公顷盐碱地改造的稻田是他每天必飞的领空,巡视、拍照、回传数据,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扎根乡村,深入稻田地,体验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改革开放40年,吉林大安,盐碱地的贫瘠逐渐被乡亲们的勤劳和更多年轻人的智慧注入着丰厚的养料。

◆信息来源:吉林日报部分配图:记者李晓明/拍摄

◆如转载本公号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本期编辑:李家慧姚思屿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s/69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