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文学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辑
胸怀千秋伟业重温红色历史
瀚海文学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辑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顾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斗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永远跟党走伟大陈晚
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频频登上热搜,一些老戏骨的加盟和倾情演出,优秀的制作团队都为这部剧加分不少。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的贺礼剧,它无疑是最成功的。
那些隐没在历史风云中的人物,在观众面前重新出场,他们只是那个不平凡的年代一群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犹记得剧中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李大钊在呼吁,他说:“社会主义绝对不会辜负中国。”他说:“百年以后中国一定会证明他的观点。”如今就是百年以后的中国,如今的巨变真的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屏幕上出现了李大钊的简介,短短几行字,却看得我热泪盈眶,我的眼睛定格在了“时年三十八岁”上,他和那些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自己的信仰和生命交给国家的样子,是那样的意气风发。
我之前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段话,“站在我们后来人的角度上看,当年的那些革命志士一定会成功,但是在当时那样的中国,谁也不知道明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死到底有没有意义,他们不知道中国到底会不会成功,但是他们还是去做了,这才是最令我们感动的。”
读过之后,我受到了好大的感触,确实是这样啊,当时的中国,落后而且丰饶,觊觎中国的豺狼虎豹数不胜数,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或许明天是黑暗的,又或许是没有明天的,但是那样的一群人愿意为了一个希望渺茫的明天去拼,拿他们的生命去赌,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只是毅然的去做了,这,才是最令我们动容的地方。
《觉醒年代》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历史,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以前从未拥有过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当年的事情都是靠历史书上寥寥数语来了解的,而《觉醒年代》让历史书上的那一段历史细致再现,让历史书上的人物活了,让我更多的了解了那一段血雨腥风的中国,也更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和平。
认知中,我知道中国共产党很伟大,她带领我们走向了成功,让我们不做亡国奴,但现在我又知道了,她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是要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我深刻理解了“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有着沉甸甸的重量,有着抗在肩上的责任——是前人对后来的我们的希望,是共产党员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
现在的我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也更加敬佩每一名党员,他们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所以,迷茫的时候,就走到街上去走走看看,看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看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看看身边安宁富足的生活,这些,都是中国进步的证据,这些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完成的,而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的党从无到有奋斗出来的。
这些,都是青年的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作者简介陈驰,女,汉族,镇赉人,生于年,笔名陈晚,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初中时《我的读书生活》获得全县作文二等奖,高中作文《“重生”的起点》在“新人杯”第21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喜欢文字,喜欢古墨香气。
学党史悟思想向党旗敬礼韩春苗
一直梦想着在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去游一次湖,去坐一条船,去敬一面旗。
今天,心潮澎湃着,激荡着,终于等到了这个举世朝圣的时刻。年啊,整整年。这年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光明,逐渐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精神。
南湖!红船!旗帜!赤赤的红红,烈烈的响。年来,铸就了一种精神图腾,成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血脉基因。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脉管里流淌的都是殷殷的中国红。
今天,我又禁不住再次想起了年前嘉兴南湖上的那条船。那条小小的船,成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于是党在风雨如磐的年代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胸怀成了无数人的精神家园。如今,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中,我们党以三个代表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实现着我们伟大民族的中国梦,复兴梦,脱贫攻坚梦。哪一个梦里没有党旗的力量?哪一个梦里没有党旗在飘扬?
透过历史的眼眸,穿过岁月的风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史诗般色彩,传奇般经历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只有53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政党,我们党走过了血雨腥风,冰天雪地;走出了波澜壮阔,峰回路转;走向了灿烂辉煌,万世瞩目。如今的中华民族,正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们的党在一百年前就为我们奠定了辉煌。
如今,我也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过誓,在党旗下致过礼。“中共党员”这个神圣光荣的身份,让我深知责任与担当。多少年来,拳拳初心未曾敢忘。
如果,此刻我已站在我梦想的那湖上,那船中,那旗下,我会用坚定不渝的忠诚再次向我们伟大的党,向鲜红的党旗,致以最庄严的敬礼!
作者简介JIANDANGZHOUNINA韩春苗洮南市一线教育工作者,白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楹联协会会员。喜欢读书、运动、写字。散文、随笔、楹联散见于《优秀作文选读(高中版)》《绿野》《瀚海》《山河》《洮南宣传》《府城文艺》以及《白城政协》《一粒扣子》等刊物。散文《草绿的声音》《根在嫩江湾》在白城市文联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奖项。
热烈庆祝建党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心向党刘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年风风雨雨,年励精图治,看今朝,我们拥有满满的丰硕成果!
昨日中国,血迹斑斑,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侵我国土,肆意践踏我国锦绣山河。山河在咆哮,土地在哭泣,中华儿女奋力挣扎,奋起抗争!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道曙光划破天际,在东方闪烁。就在那一刻,中国革命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共产党带领下,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寇,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小时候,一次次听老师讲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心中便有了党的形象。只是他们离我都太远了,远到那犹如神话。而如今,留心生活,却发现党就在我们身边。回顾往昔,从战争到和平,从旧世界到新世界,面临重要转折时,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带领人民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党的领导战无不胜,到取得辉煌战绩,国家由弱到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党为人民谋幸福,从未停止!从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直至建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丰功伟绩铭记我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党章党规-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祥和的生活。当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党中央迅速召开会议,作战指挥上迅速建立中央防控体系;作战策略上采取上下协同体系;作战实施上因地制宜、灵活施政。我们是14亿人口大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多少党员值班轮守?多少志愿群众者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奔波?量体温,做宣传,随处可见的都是党员和人民群众志愿者的身影,就是有了他们才撑起了无数个社区抗击疫情的“四梁八柱”,我们幸运生在中国,我们自信生在中国,我们自豪生在中国!战胜疫情,世界称赞!
现如今,美好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众人期盼皆已梦想成真。身边的美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也许我们无法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但我们必须守护如今的光明。我们要着眼新世纪,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我们正是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一株花苗。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的事业,心怀追求,捧着恒心,带着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人间正道是沧桑,年的风雨兼程铸就年的光辉历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们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梦”的领路人,带领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我心向党,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奉献之心报祖国!
建功新时代领路人刘惠
立党宗旨为人民,
黑暗摸索求光明。
抵抗侵略逐日冦,
消灭蒋朝国建成。
春天故事南方巡,
改革开放敞大门。
五湖为朋繁经济,
四海皆友国飞腾。
三个代表铸党魂,
继往开来阔步行。
披荆斩棘不畏惧,
美好生活日日红。
科学发展奔前程,
斗志高昂有精神。
刻苦学习钻技术,
迎难克艰持以恒。
中国梦是伟业兴,
全民脱贫奇迹生。
战胜冠毒告世界,
百姓安康凯歌应。
代代传领党的恩,
无私奉献暖众心。
庆祝百年党生日,
万岁万岁总是春。
作者简介刘惠,女,汉族,生于一九九一年。现就职于洮南市五会作文培训学校,教研组组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五会作文高级讲师。酷爱文字,书写自己的内心。何以解忧?唯有写作!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成联庆祝建党周年史丹
风云百载,求索未犹疑,跬步山河,终成大器;砥砺经年,锋芒还自敛,心忧黎庶,即证清怀。
作者简介史丹,字楚歌,号老聃,汉族,女,年11月22日出生,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镇人。曾在《中国荒原诗刊》《吉林省长白山诗刊》《鹤乡诗刊》多次发表作品。
百年不移引领方向初心向党矢志不渝--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王丽华
看到洮南作协《瀚海文学》第六期征稿启事。心里颇有感触,特别想用自己不成熟的笔墨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留下一点稚嫩的文字,以表达自己对我们的祖国,我们共产党的崇敬、热爱之情。
其实,我于年5月18日应中共洮南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征文活动》的要求,已经完成了一篇以《浅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为题的议论文。因为自己对党史、党的理论知识所知有限,写作过程中时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态度之端正,确是前所未有。
欢度建党周年自年入党,如今历时十余载,也算得老党员了。几天前跟小同事说起预备党员面试时的情景,仍难抑心潮澎湃。不知道考察我的夏部长是否记得当年经她考察入党的这个基层工作人员?是否还记得当她问这个年轻人入党动机时,这个年轻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的脸!是的,这个人就是我。当时夏部长很严肃地问我,“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怕我不理解,加了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入党?”我回答说,“因为我觉得中国共产党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从心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缺衣少穿到衣食无忧。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穿的是姐姐穿过的屁股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的裤子,如今身边的孩子可能都不清楚补丁是什么!在我家里,姐姐常常给我们讲一件往事,她说小的时候看到母亲用白漆铁缸给哥哥熬大米粥,好奇问母亲‘是什么?’,母亲的回答是‘虫子’,她说,她竟然信了,说完哈哈地笑!现在的中国人穿衣不只是为了保暖,还要考虑美观,中国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吃饱,还要吃好!”在述说亲身体会的过程中,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说,“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奋斗终身!”刚刚我打下这一行字的瞬间我又一次热泪盈眶。
回顾百年党史,给我们的共同感觉是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的党最初以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投身革命,“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为了这一目标我们的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我们的祖国大地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仅年的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可谓一?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实践出真知,我们的党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我们的抗日、解放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搞生产、促发展,并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全心为民的情怀始终如一。几天前,我在写洮南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征文活动》的文章里说,“共产党就是自已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百年历史是无数句这样最朴素的话语写就的。”其实我最早接触这句话时,以为这是我们党宣传教育理论课里的片断。直到前段时间,我在中央新闻频道党史故事里听到这句话背后的故事时,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故事里的三名女红军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最朴实的语言传递了最真实的情感。
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脉相连的鱼水情,从来不是苍白华丽的语言所诠释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过去我们是这样,现在我们也是这样。年新冠病毒传播以来,我们的党和人民齐心抗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近几天,更是创造了五天注射新冠疫苗一亿余针剂的神话。
spring春summer夏autumn秋winter冬回顾百年党史,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和进取。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几年的普通的劳动者,对党的理解可能没有多么高、大、上,但是我对于党的崇敬热爱之情是坚定不移的。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恪尽其守,各负其责,热爱自己的小家,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国家就会稳如泰山,我们的人民就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历史证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党都是最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党,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我庆幸我生在这样一国家,我庆幸自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热爱我的党,矢志不渝!
作者简介王丽华,女,汉族,年生人,街道工作者。喜欢读书,尤喜文学。以来,偶有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认为,写作就是用最纯朴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铭记历史绽放芳华光荣与梦想武吉
“年沧桑巨变,中国早已换了容颜”。这年,走过的不仅是时间,蜕变的不仅是容颜。
百年前,中国还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列强随意欺辱、宰割。人们饥寒交迫,妇女、孩子流落街头,辛苦劳作,却也抵不过天灾人祸,乱世中的人们不知未来在何方。周总理看着中国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坚定地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的梁启超了解了天下大势和民族危难,立志为改良救国、振兴中华而奋斗,呐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年7月,嘉兴南湖上漂浮着一叶扁舟,扬着帆,十几位青年人在这里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华人有了共同信仰——共产党。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开始觉醒,这一次,必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
百年前,人民没有自由,外国势力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政权,操纵着经济命脉;百年后,中国人在外交上不卑不亢,挺直着脊梁,展现着泱泱大国不容侵犯的坚毅,让全世界听见中国人的声音。
百年前,为了实现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中国艰难地跟随世界的脚步前行,每走一步都忍辱负重,艰难百倍。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下,被他国侵略、控制;百年后,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站在世界的前沿,从水稻、高铁、珠峰,到5G、长征一号、AI、新冠疫苗,都透露着中国的强大与进步!
百年前,中国经济、文化落后,英国人随意欺辱中国人,并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百年后,北京成为运动会的主办城市。这一天,有人开怀大笑,有人喜极而泣;这一年,北京成功照亮了世界;这一次,中国健儿争气地勇夺金牌榜第一。外媒报道:“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最大的敬意,世界对中国也肃然起敬。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五四运动”到火炬传递,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中国人一直用际行动去实现中国梦!未来的路还很长,面对过去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人士,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先辈精神,追随共产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武吉(.2.15),女,汉族。吉林省洮南市人,现就职于洮南市五会作文培训学校,任授课老师。用行动诠释责任,用文字传递温暖。
百年征程光辉岁月百年史诗周嘉均
山河峥嵘,时代变迁。
灵魂深处的红色记忆,从未黯淡。
热血涌流的红色信念,从未停歇。
回首往昔,我辈楷模。
翻雪山,过草地。
人为桥,血为盾。
出奇兵,战顽敌。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以磐石之志,闯地狱之门。
红色信念由弱变强。
理想不灭,信念不忘。
情怀大于天,豪迈大于地。
成为吸引后人的强大磁场,代代相传。
明镜照形,往事如今。
红色记忆传递红色信念。
而今后辈,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虽时代变迁,但仍不辱红色记忆,不负红色信念。
中华傲骨,万古长青。
作者简介周嘉均(.12),女,汉族,预备党员。吉林省洮南市人,现就职于洮南市五会作文培训学校,任五会作文授课教师。因对文字的喜爱,儿时便常投稿于各大名刊,在文字中学习,用文字引导人生。
向党的华诞敬礼心中的百合花李玲娴
我没有看到过真实的百合花。最初对她的印象是在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中,那位新娘子的嫁妆——一条新被,覆盖在那位牺牲的通讯员身上——那被面是假洋缎子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的百合花……
在这里的百合花已赋予她特殊的使命。战争年代,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连埋的时间都没有,还哪有时间盖被子。然而,不管怎样的烽火连天,有一点喘息,就有一丝“浪漫”,正如文中所描述的那样:雨后的天空,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如果没有冷炮在间歇间轰响着,还以为我们去赶集。在这“和平”的自然环境中却酝酿着杀机,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人的生命仿佛走在钢丝上。果然通讯员在归队的途中为了保护当地群众,扑向冒烟的手榴弹,献出了年仅十八岁的青春。作者把这位小战士描写的活生生:稚气的圆脸,表情羞涩,语言木讷。与作者是同乡,在家乡是拖毛竹的。
这位通讯员在帮助作者借被子时,受了新娘子的气,这样通讯员就与新娘子有了一段交往,才有了为他盖被子的情节。因为新娘子没有借通讯员被子,总觉得愧疚与他,通讯员的牺牲使她很痛苦,不惜用她的嫁妆为他送行,表达内心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与哀思。
而“百合花”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象征着通讯员纯洁,善良,美好无私的战斗情怀,也象征着人民群众对战士的浓浓鱼水之情。如此说来,那些为国捐躯的生命也将永远令我们后人尊敬与缅怀。
从此,我对百合花有了最初也是最浓的情感世界。我买的第一束花就是百合花,无论是她的名字还是花都是我的最爱。洁白的百合花蕴涵着百年好合的寓意,也象征着纯洁,高尚的爱情,更注入着淡如水流,素雅,真挚的友情。而在我的潜意识里始终默颂着对那位拖毛竹小伙子的祭奠,这种情丝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直到老去。
今年是建党周年。在这和平,和谐的美好年代里,自然燃起对牺牲的先烈们的崇敬之情,他们都还那样年轻,如果生长在我们这个年代,就是一个帅气,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一个长着黑眸的双眼,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姑娘;一个奔跑,跳跃,快速扣篮的大男孩;一个点着鼠标,文质彬彬的白领青年;一个刚刚娶媳妇的幸福新郎……他们虽然早已逝去,可他们的脸,他们的语言,甚至他们身上的勃发英姿仍然韫藏在空气当中——让我们时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催我自新,让我珍惜和平年代那种自由与消遣,那种奋笔疾书的力量,那种挥染色彩与画布的激情与亢奋,那种陶醉音乐里的遐想……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追忆,不在感恩。
我不知什么时候能见到扎根在大地的百合花,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最初印象的百合花已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心中的百合花永远开不败啊!
我爱我心中的百合花。
作者简介李玲娴,女,原名李静平,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作品散见于《道路安全管理》、《绿化与生活》、《绿野》、吉林日报东北风、松原日报、白城日报、洮南府城文艺等刊物。
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抢救
白相元
住在偏远小村的老张头,有一天家里杀年猪,将郑成夫妻等邻居和邻村住的妹妹兰兰、妹夫洪宏都请来吃“年猪饭”,因有人吸烟,患有心脏病和失眠症的郑成老伴怕烟呛,刚进屋就转身回家了。
散席后天黑了郑成才回家,老伴和他说:“你看你喝得满脸通红,是不是和老张头妹妹和妹夫唠起同学那些事,喝多了!”
郑成说:“同学见面能不唠同学的事吗,唠得最多的是我和洪宏打仗的事。那时候教室不是砖瓦房,是泥土房,有一次下暴雨房子漏个窟窿,泥皮掉在我脸上,洪宏瞅我笑,过后因为这事我和他口角几句就打起来了,张兰兰拉偏架向着洪宏。唠起这件事,我和洪宏多喝了两杯。”
他老伴说,“不对吧,我听说,你们那次打仗是因为争风吃醋引起的!”
“胡扯,哪有那事!”郑成打了一声哈欠,向炕边走去……
将近半夜,老伴把他推醒,“喝那么多酒,这呼噜打的这么响,你还让我睡觉不?去去!去!你上小屋睡去!”
郑成刚倒在小屋炕上,朦胧中他听到“咕咚”一声,急忙爬起出了小屋,一看老伴在地上躺着……
老儿子打麻将回来,一看他爸跪在他妈身旁,还嘴对嘴,急忙转过身去,疑惑中听到爸爸气喘吁吁地喊:“儿子!快!快!医院打急救电话!”
不到二十分钟,两名医护人员就赶来了,经及时用药,老伴病情很快缓解。大夫听说是郑成利用按摩和人工呼吸方法使她有了脉搏,问他:“你在哪儿学会按摩和人工呼吸的呢?”他回答:“前一些日子,电视连续播放抢救心脏病人的操作方法,因为我老伴有心脏病,我就注意学,学了几遍就学会了。”
有一天,郑成老伴的姐姐来看她,她和姐姐说:“要不医院挂电话,要不是医生来的及时,我怕是活不成了!”
坐在椅子上换胡琴弦的郑成看了老伴一眼,“要不是我用技术最先抢救你,你早完了!”
“你老显啥呀?要不是电视教的好,你会抢救个啥!”她呛了他一句,小声和姐姐说,“他老和我说,得亏他了,得亏他了,心里知道就得了呗,我偏不说感激他的话!看他咋的。”姐俩嘻嘻笑。稍许她们提起小时候的事,姐姐说:“咱妈二十二岁时,就是因为心脏病急性发作死的,你才一岁,那时候,别说是手机呀,全屯连个电话都没有,能这么快把大夫请来,这是从前连作梦都梦不到的事啊……”她们越唠越多,就没提郑成救她的事。郑成原以为大姨子会表扬他,可是不但没有,还挨老婆一顿呛,心里不快,想找茬顶撞老婆,又控制住了,嘟囔一句“你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调了调新琴弦,拉起他经常拉的歌曲《歌唱祖国》,又拉一曲《步步高》,琴声淹没了她们话语声。
作者简介白相元,年生,吉林省洮南市人,当过工人、机关干部、警官,洮南市公安局退休。曾是白城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签约作家。创作长、中、短篇小说多篇,付梓出版《白相元诗文集》。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丛书和网络平台。长篇小说《喋血双流镇》、闪小说《狼情》分别荣获《今古传奇》第五届全国优秀小说征文比赛二等奖和首届全国闪小说征文比赛最佳故事奖。
整理:韩春苗
编辑:于艳丽
制作:黄安琪
终审:王贵春李晓平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xw/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