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股崩了两个核心问题A股的逻辑和疫苗
文/资本时差
意外跌停!
今日(8月20日)作为生物疫苗人气龙头的君正集团盘中跌停,截止到收盘君正集团的跌停板上的封单量达到1.25亿股,封单金额超过11亿元。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说了,都跌停了,放马后炮有啥意思?
其实,时差哥今天并不是要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君正集团有多糟糕,而是想借助于君正集团说一说近期A股市场的炒作逻辑以及对于生物疫苗板块后市的一些看法!
01
炒股炒“非” 利润飞奔
君正集团,这是7月份以来A股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股之一。
从股价的角度来看,7月20日,君正集团突然从底部开始启动,这一启动不要紧,短短16个交易日,其股价从3.32元最高涨到11.36元,整整涨了3倍多!
君正集团原本是一家生产聚氯乙烯的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君正集团是一家妥妥的化工类企业。
不过君正集团近期这3倍多的涨幅与化工却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因为两个概念,一个是蚂蚁金服,一个是生物疫苗。
蚂蚁金服方面,主要是受到了蚂蚁金服近期要IPO的刺激!
说起君正集团这个蚂蚁金服概念的炒作其实也挺奇葩的,公开资料显示,君正集团持有天弘基金15.6%的股权,是天弘基金的第三大股东;而蚂蚁科技持有天弘基金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权,是天弘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君正集团与蚂蚁金服除了共同持有天弘基金以外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蚂蚁金服的IPO对君正集团的日常经营并不会产生啥影响。
生物疫苗方面,主要是还是受到了新冠疫苗的炒作刺激!
目前市场之所以炒作生物疫苗主要是因为新冠疫苗,但实际上君正集团与新冠疫苗也没啥关系。
君正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疫苗概念的龙头股票主要是因为公司参股了大安制药,持有大安制药31.17%的股权,而这个大安制药在年分别取得了狂犬病、破伤风、乙肝的免疫球蛋白生产批号。
因为能够生产狂犬病、乙肝等疫苗,所以市场就想当然的认为大安制药也能生产新冠疫苗,君正集团又参股了大安制药,所以又被抄起来了。
因此,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新冠疫苗其实都与君正集团没有啥关系,这种炒作方式其实就跟年炒5G炒作东方通信是一样的。
1年半时间过去了,注册制都落地了,但是A股的炒作逻辑还是没变!
其实不仅是君正集团,很多股票的炒作都是这样的!
比如炒医药,医药股涨的最猛的往往不是做药的,而是“非药”,比如英科医疗、迈瑞医药,那股价走势比茅台还茅台。
再比如炒金融,金融股涨的最high的不是银行,而是“非银”,比如券商、保险猛的不要不要的,但是银行股却跟孙子一样。
再比如炒地产,什么万科、恒大、碧桂园就是趴着不动,但是你去看看“非地产”,像坚朗五金,做建筑门窗幕墙的,股价从9.26飙涨到.64,翻了近20倍;做家具的江山欧派,股价从13.87飙涨到元,翻了10倍多,这些“非地产”涨的让你怀疑人生!
因此,炒股炒“非”,利润飞奔!
02
疫苗的大空间与小尴尬
这一轮疫苗股的炒作逻辑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正!
整个新冠疫苗的行业空间,但凡有点小学数学知识其实都可以算出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累积感染人数达到多万。
最关键的是现在张文宏教授也说了,要想消灭新冠病毒,要么群体免疫,要么疫苗上马,除此之外,没有啥好办法。
你再算一下全球总人口达到75亿,如果按照群体免疫67%人口接种比例来算,全球得有50亿人接种,这个行业空间大到没法想象。
以上逻辑看起来严丝合缝,没有任何任何问题,但是仔细推敲一下问题还是很大,前几天看了高翼的一个观点,大体意思给大家分享一下。
说之前,有两个基本点大家得知道一下!
其一、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做的是非常成功,以目前的防控手段来看,后期新冠疫情在我国二次爆发,基本上不太可能。
其二、医保局近期说了预防性疫苗,医保资金不给予报销,按照国药老大的说法,两针新冠疫苗价格大概在块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疫苗出来之后会产生一个问题。
医报不报销、自费块钱,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临床实验表明新冠疫苗抗体的有效时间也就2个多月,流感疫苗一年打一次,都没多少人去打,新冠疫苗一年得打五六次,一次还得块,又多少人会去打?
再加上国内疫情防控这么成功,如果你不是到疫情高发区去,很多人其实根本不会去主动打。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了:你看国外都免费打了,我国会不会以后也免费打?
说实话,在我国全民免费打新冠疫苗难度挺大,关键在于人多啊,国外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是大几千万人,财政可以负担的起,但是我国有14亿人口,14亿人口,一人打一次块,那就是1.4万亿,两个月打一次的话,财政咋兜底呢?
如此一来,国内疫苗生产出来之后,更多的销路可能就是出口。
出口的话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疫苗是属于生物制品,国外的监管非常严格,换句话说,口罩出口都被很多国家挑刺挑到怀疑人生,那么疫苗出口就更别提了,可想而知,这个疫苗出口的准入时间应该会非常长。
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自己也在研制疫苗,西方发达国家就不用说了,就连土耳其也声称正在研发13种新冠疫苗,其中三种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
所以国内疫苗出口的话,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疫苗类公司到底能够兑现多少业绩,这个还真不好说。
最后,A股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但无脑赚钱的模式已经没有了,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挖掘,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财报排雷,价值挖掘,深度、硬核、专业,让资本市场没有时差。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ms/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