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洮南部队官兵帮群众做农活

历史洮南

一府一城,一段光影记忆

照片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地点为洮南市安定镇农户庭院中,内容为来洮训练解放军部队利用空余时间帮助驻地农户干农活,增进军民鱼水之情的场景。

送给亲人解放军

洮南的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源远流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洮南共有多人参军参战。年,在福顺区曾出现45位父亲送儿子、35对兄弟争入伍、16名青年妇女送丈夫参军的感人场面。在支援前线中,出动民工余人,担架余副,大车余辆,还有大量军鞋、谷草、粮食及副食品。在解放四平战役中,战地兵站专门致函为福顺区担架队请功;洮南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军服支援前线的事迹,在《西满日报》上进行了专题报道;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勤基地,洮南接收伤员、组织宣传队、开展劳军募捐,慰问伤员军烈属,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母子”情深

在 中,洮南人民踊跃参军參战,再出现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去参军的局面,先后有名青壮年参军赴朝作战。城乡居民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订立爱国公约,全县农村有户订约,占农村总户数92%;城市有72个行业、29个单位订约,市民有户订约,占城市总户数98%,一些爱国人士也踊跃捐资,私营纸厂经理成盛三捐资3亿元,私营曹家皮铺经理捐资余万元,全县共捐献17.5亿元,超额完成捐献“洮南号”战斗机的誓言。全县人民还出色地完成出民工、抬担架、捐献肉菜等战勤任务,有人立功受奖。先后接收名 伤员,为伤员献血6万多毫升。在农村组织个代耕小组为军烈属和战勤民工耕种,在城市为名军属安排工作,为名军属发放经营执照,还兴办了军属纺织厂(一毛前身)。各种拥军优属工作,稳定了军心,有力地支援了 。

抗洪谱新篇

在和平时期,配合军区在洮设置了军事训练基地,每年接待数万乃至十余万驻训官兵。开设拥军商城和支前粮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拨付专款落实优抚政策,解决现役军人家属住房、就业等问题。部队也主动对接,全力支持地方建设,在抢险救灾、植树造林、军民共建、结对帮扶等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军民双方不断谱写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新篇章,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小兵”受训

图文来源:整理自《府城记忆》

本期编辑:韩旭

责任编辑:邢立国

政务历史

便民公告

扫码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y/54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