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跌逾20以后基金卖不动了,基金经理
基金遇到“寒潮”?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募集金额明显放大,但1月和2月“冰火两重天”。Wind数据显示,1月份基金发行份额约亿份,而2月份仅亿份上下,2月以来成立新基金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为24.72亿元,而1月份这一数据为40.18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2月份平均募集规模仅29.61亿元,而1月份是53.39亿元。刨去春节长假因素,节后的市场调整对投资者情绪的降温作用相当明显。3月1日进入首发的25只新基金,未现“爆款”,这是今年以来少有现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今年以来共有12只基金延长募集期(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包括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国寿安保稳弘混合等产品。另外,中金丰盛混合、融通创业板ETF联接、长安泓汇3个月滚动持有期混合、中金丰盈混合这4只去年就开始发行的基金,截至认购截止日,都未能发行成功。另一方面,固收类产品开始受到追捧。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今年以来共成立56只“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近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有余。从“固收+”产品的总量来看,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亿元。权益类基金遇冷的同时,基金经理也开始离职。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28日,年以来已有4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34家基金公司,其中,博时、嘉实、华泰柏瑞、银华、泰达宏利、泓德等基金公司均有2人离职。“年初基金经理离职比较多,一方面和年度考核有关,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可能就被考核掉了,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可能有了更好的去处,奔私,或者是转型了;另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市场波动比较大,1月份大涨,2月份又大跌,这也是导致人员流动的一个市场大环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市场上知名的基金经理,有的基金经理近年的业绩收益排名前十分之一,但也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业绩垫底。“基金经理会不会炒股”?
与流量明星的“后援会”无脑死忠,即时偶像遭遇负面黑料也不离不弃、“脑残”到底不同,基金经理的“粉丝”们更像“塑料粉”。伴随赎回的是,不少基金论坛里,基民纷纷吐槽、谴责基金经理,甚至手把手教基金经理炒股。“都说这基金好,可为什么我买进去20多天还是亏的?”“拿爸妈的老本万买了这只基金,现在绿了这么多(-8.85%)。有啥办法让我回去过年不挨揍?”“保险和银行傻瓜都不会买,你这基金经理居然敢买?下周绝对不要你了!”“XX公司是夕阳行业,你这只基金为什么要买?”所谓“蔡虚坤”就是诺安基金经理蔡崇松和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其中,蔡崇松长期重仓半导体,张坤长期重仓白酒。
有人感叹,祖安的嘴再臭,也比不上这段时间网红基金经理的评论区嘴臭。
年轻基民对这两个网红的称呼,经常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基金涨的时候是ikun、蔡经理,跌了那就变成菜狗和菜坤。
先是吐槽,随着市场的持续回调,终于有人开始教基金经理炒股:去年年初基金发行亦曾遇冷
事实上,这不是张坤第一次被基民“教炒股”。
年底,贵州茅台调整2个月,“天天基金”的评论区,就有基民“请愿”要求张坤离开白酒,调仓换股。然而,在年,伴随贵州茅台翻倍,张坤执掌的多只基金又成了“网红翻倍基”。
或许,张坤还是那个张坤,而追涨杀跌的基民,已经换过一茬又一茬。
这也不是基金发行第一次遇冷。
年初,伴随市场下挫,基金发行几乎霜冻。
根据《券商中国》年3月29日的报道:
“3月以来,已有9只基金延长了募集期,还有3只基金公告称募集失败。而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3月份基金发行份额相较2月份,降幅超过了50%,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环比更是减少了78%。
市场环境成为了这一现象的最大推手。3月上旬,彼时A股还没有开始大幅下跌,市场中尚能产生10余只“日光基”;而到了中下旬,全球股市陷入低迷,基金发行市场也受到严重波及,截至3月28日,3月下半月仅有两只天弘基金的债基当日售罄。”
而从年4月开始,上证指数经过1个多月的回调,启动上涨。并在年初站上点,创下5年新高。
2月27日,清和泉投资总监吴俊峰在投资人交流会上分享了观点:
“今年肯定不是熊市。熊市就是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基本面全面向下。二是流动性大幅度收缩。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它就是个波动。别看最近调得多、跌得多,它就是一个波动。既然是波动,在基本面没有变坏的情况下,它就是正常应该承受的净值回撤。”
近期一位基金经理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写道:“我非常理解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恐惧,但我们撇开情绪的因素,仔细想想什么是投资?投资的本质是参与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已被证实,中国资本市场不改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如果看清了发展趋势,投资者则需要管理自己的投资心态。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我们可以保持长期投资的心态。如果将投资的结果纳入长期的考核维度来看,会发现短期市场波动对操作的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市场波动时,坚守还是撤离,不仅仅关乎信仰,或许还关乎未来的长期收益。
近期有一些理财小故事,可以作为长期投资的注脚:一位年买入8.5万元银华富裕主题的投资者,因为长期没有操作,截至今年2月10日,账户收益率.40%,获利.28万元。而在之前,一位女性投资者在年用4.7万元买入嘉实增长,并选择了红利再投资,截至年10月账户余额超过万元,盈利超过万元。
90后新韭菜们刚准备满仓买基金,就遭遇了市场的毒打。到底怎么投资才能挣钱呢?
富达(Fidelity)基金曾经对客户数据做过一个分析,想看看哪些客户投资表现最好,结果发现是下面这三类人:
1、客户去世了,但是富达不知情;
2、客户去世了,潜在的继承人打官司争夺财产,导致账户长期被冻结的;
3、客户忘了自己有账户,长期没登录的。
往期精彩回顾郭树清:房地产领域还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资投机
马光远:投资是一场极其艰难的心智修炼
钟南山:全球群体免疫需2-3年,世卫称年底前结束疫情不现实
任泽平:滞胀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s/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