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周晓明后余额宝时代,互联网
12月11日下午,在年亚洲资本年会论坛上,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做了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为主题的演讲,下为演讲全文: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从年下半年才开始火热,余额宝是一个标志性的产品。经过两年多,余额宝即将进入其第4个年头,也经历了3次双十一的大促。两年多时间不是很长,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思考。最开始,互联网金融带给我们金融行业的是一种兴奋,是在以银行为主的基金营销体系下,在我们无法触达真实客户的困惑中,看到了方向,所以我们行业非常兴奋。现在,我看到很多行业人士,都在开始反思互联网金融,到底是靠互联网更近,还是要凸显金融本质?
今天我也谈下个人的一些思考。从我们客户角度来说,理财就是拿钱来赚钱。拿钱来赚钱这件事情抽象出来只有两个需求,一是拿利息、拿固定回报,不承担风险,或者承担极小风险;还有一个是承担一定风险,分享经济和公司的成长,这个可能比利息的收入高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发端,是从前一个需求发端的。
年余额宝上线之前我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互联网金融的几个驱动因素,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电商打造一站式的生活平台,三是金融行业顺应客户理财行为趋势,四是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从这几个因素来看,我们的理财业务和互联网的结合,从满足客户拿利息、拿固定收益的需求出发,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比如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客户的内在需求,是银行利率管制下,反映客户和市场真实资金回报的需求。电商打造一站式生活平台,实际上很多电商网站,为客户建立生活平台,这里面还缺乏一个钱生钱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第三方支付账户或者其他支付手段,都是以活期利息为基础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客户明显高过银行利息的收入,同时搭载各种的场景,这对客户吸引力自然很大。换句话说互联网客户对这类服务的选择成本非常低。基金公司去顺应客户行为变化,从多年线下营销、线下产品形态变成线上营销、线上产品形态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互联网结合直接帮助我们覆盖新的客户,降低我们保有账户和处理交易的边际成本,这也极大借助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进步。所以这四条其实是一脉相承,也就解释我们金融向互联网跨界创新,为什么从各类宝宝们开始。
大家都表扬余额宝做了一场全民理财教育。当我们把客户理财需求激活之后,我们马上就面临如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问题,从刚才所说的理财的本质需求来讲,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去服务客户权益投资为方向,或者与固定收益二者结合的理财需求。互联网金融服务客户权益投资需求的难度,比满足客户现金管理和固定收益的需求,大了很多。
为什么?权益方向的理财业务,是不太容易说的清道的明的。刚才邱总说到百年老店,这是必须在长期当中得到证实的,跟互联网平台业务如何结合,这需要我们去探索。我觉得这里面我们需要降低预期,比如说在今年年初我们推出另外一个宝,容易宝,它有19只指数基金,从宽基指数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和策略指数,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满足客户投资权益市场的一站式工具。但这个产品伴随一轮大牛市,客户也并没有像余额宝一样蜂拥而至,一开始我们多少都有担心,客户会不会蜂拥而至承担高风险,但实际并不是这样。
我觉得现金类理财业务,跟客户的生活形态密切结合在一起,满足的是刚需,而以权益方向的理财业务,并不满足客户的刚需。所以这里面的转化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刚才的嘉宾讲到理财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本质区别,其实我觉得权益投资方向的业务,可能我还要区分贝塔业务和阿尔法业务,贝塔业务、以跟踪指数为目标的业务,与互联网形态还是非常契合,这样的产品标准化、简单清晰、容量大,而且更多呈现出交易特征,与互联网平台的客户形态是非常贴近的。而阿尔法业务,线下业务方式可以更好满足,这里需要管理者的投资能力,应对市场变化种种专业风险。这个我认为通过在线业务,确实比较难的。所以,当互联网金融进入满足客户权益投资需求的阶段,就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不可能一下子有那么多成果。但互联网帮助理财业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红利、互联网生态环境和客户基础,确实还在不断滋养我们行业。这里面我觉得大概有几个方向可以持续探索。
1、对于传统资产管理的投资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些业务,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和技术,手段可以得到延伸。这里面关键在于大数据应用。也就是说我觉得大数据应用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不应该停留在概念上面,或者说停留在产品营销噱头上面,而真正应该基于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产品。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手段延伸和改造我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和思维框架,这可能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的。
2、互联网其实有去中心化的特质,非常强调民主、互动、共享,其实我们公募基金也带有这方面的特质。开放式基金是中文的叫法,在英语里叫mutualfund,意思是互助、互惠,所以开放基金在国外翻译过来,最早叫做互惠基金,其实我们公募基金天然就有互联网元素在里面,小钱聚成大钱,大家共享专业服务,这个本身就是互联网精神的产品。怎么样把这个业务做好?我们还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思路,比如说互联网讲的C2B,我们行业的产品开发设计流程、方式,有没有可能未来得到一些改进、突破?以客户为中心的、千人千面、更多体现消费者主权的产品能不能出现?我们的行业是专业理财而不是专家理财。既然是专业理财,我们出售的是一种什么服务?是我们的产品形态和专业知识、技能、专业风控,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界定我们提供服务的专业价值,不是要象“专家”提供确定性结果。这个意义上来说,产品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核心的一样东西,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跟互联网的连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3、从资产管理行业内部的跨界创新和生态合作来看,也有不小空间。余额宝出来以后,不少人担心是不是钱一夜之间都从银行跑到余额宝们那里去了,但两年多大家一看,银行存款继续增长,除了余额宝之外,其他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也得到长足发展。所以这里面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行业,给客户提供价值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宜高估产品价值。我们想当然认为,收益率那边0.3%,这边5.0%,客户是不是都应该往这边走?实际上我们看到不是这样的。所以这里说明,各个业态,都有自己的服务场景和客户黏性。我们在余额宝两周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一些客户,我组织了高净值客户的座谈会,他们说银行里面有房贷、有信用卡、有理财产品,所以保留银行账户、办理各种业务。对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他也会分散,进行资产分配。所以大资管是一个生态。这里面可能会有形形色色的机会,有待我们开拓。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生态应该得到借鉴,以后我们的资产管理行业,有一些公司是以做平台服务为特色,也有一些可能以提供特色化产品为特色,也有一些长期卓越的投资管理,还有专业的风控为特色。这些机构共同组成资管行业的生态,不只是竞争,而是可以用互联网方式,用平台运营+产品价值、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形成有活力的资产管理生态。
相信借助上述我说的大数据的应用、产品形态的丰富、资管行业交流互动,我们非常有理由期待互联网金融有更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天弘基金
in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s/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