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点吉林省省情汇总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吉林省拥有自然保护区44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6%。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3.8%,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开发潜力巨大。
生态环境
吉林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而且可恢复性和保护程度较好。从生态区域分布看,由东向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四个生态区。
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降水丰沛,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东中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江段,也是“三湖”(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东辽河的上游,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部松辽平原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有着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优越条件,素有“黄金玉米带”和“黑土地之乡”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西部草原湿地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草原辽阔,泡沼密布,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是生态系统从中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丹顶鹤的故乡。区内地势低洼,光、热条件较好,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区域。
土地资源
吉林省地处世界闻名的黑土带,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5%以上。全省耕地面积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居全国第9位。黑土面积约0万公顷,黑土耕地约83.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6%,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与全国相比较,吉林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耕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保护率86.9%,与主要产粮省基本一致。人均耕地3.0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相当。
行政区划全省现辖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长春市: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
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
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县、乾安县
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年0月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奋发进取,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问题,全力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投资拉动、对外开放、扩权强县、民营经济腾飞和服务业跨越发展等重点工作,全省经济加快发展,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明显改善,昔日老工业基地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跃上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台阶,20年跃上亿元台阶,实现历史性跨越,年达到.5亿元,增长8.3%,年均增速3.29%。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5.4:3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47.4%和45.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GDP达到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比上年增长6.5%。
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8.8%。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为0.6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4.4%。
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0.7(以上年为00,下同),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0.6,上涨.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0.7,上涨.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00.2,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5.3,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6.6,下降3.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7.6,下降2.4%。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0亿元,比上年下降2.0%,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3亿元,增长2.2%。其中,全年完成税收收入.亿元,下降2.0%;完成营业税收入.亿元,增长5.8%。税收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5%,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增长0.4%。其中,社会和就业支出.3亿元,增长8.5%;科学技术支出4.4亿元,增长3.6%;医疗卫生支出.8亿元,增长9.%;节能环保支出7.7亿元,下降6.%;教育支出.6亿元,增长7.3%。
科技教育截至年末,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全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吉林省与科技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9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
年,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件,授权量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32.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件,增长7.0%;发明专利授权量件,增长57.0%。年度(自年月日至年0月3日)登记省级科技成果项。全年有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7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8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份,实现合同成交额26.46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5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6个。全省认证机构个,有户企业通过了自愿性认证,颁发证书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2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全省现行有效吉林省名牌产品个,吉林省质量奖44个。地理标志先进企业58户。全年共监督抽查工业产品33种,个批次,产品质量合格率97.0%。
年,全省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次,手机短信预警信号累计覆盖亿人次。全年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85架次,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4次,地面人工增雨98次,累计增水33.2亿立方米。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次,保护了4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免受雹灾损失。截至年末,全省共有37个地震台站,其中,包含个火山观测站。全省共有26口地震前兆观测井。
年,全省小学所,招生20.6万人,在校生28万人。初中8所,招生8.万人,在校生59.6万人。普通高中学校所,招生3.5万人,在校生40.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招生4.5万人,在校生3.4万人,毕业生5.3万人,其中,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数为3.2万人。另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所,注册学生数42.2万人。幼儿园所,入园(班)幼儿23.5万人,在园(班)幼儿46.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7所,在校生人。
年,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全年招收研究生.9万人,在学研究生5.8万人。有普通高校5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6所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高职)院校2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7.5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全年成人高校本专科共招生7.万人,在校生8.万人。
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所,在校生59.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6所,在校生4.6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6所,在校生3.4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3万人;民办初中39所,在校生7.2万人;民办小学23所,在校生5.7万人;民办幼儿园所,在园儿童27.万人。此外,另有其他非学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所,注册在学人数约2.3万人。
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幼儿园88所,学前教育少数民族在园儿童2万人;少数民族小学8所,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8.7万人;少数民族初中56所,初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4万人;少数民族普通高中24所,普通高中少数民族在校生3.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0.7万人。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0.4万人.
自然景观长白山景区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是一座复合式盾状的休眠火山,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海拔高差近米,是东北亚大陆的最高山系。长白山已入选“国家火山地质公园”,其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是揭示地球生物形成演变的重要论据。“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长白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景观和山水风光;典型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的动植物资源;北国独特奇异的冰雪风光;分布广泛的火山矿泉、瀑布与河湖;独居特色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风情。在火山锥体顶部中央处的火山口,经久积水而成湖——长白山天池,面积9.82平方公里,呈椭圆形,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水面海拔.米,平均水深米,是长白山最著名的景点。长白山天池“怪兽”的传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长白山瀑布从天池一角,如玉带从天坠下,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之源。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于一体,博大雄浑,洪荒无比。年夏,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长白山”、“天池”横幅,并发出“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的感叹。
吉林雾凇
位于吉林市松花江岸。吉林雾凇冰清玉洁,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冬季的吉林市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达到60至70天,但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在冬日里照样奔腾不息,提供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江水与空气之间巨大的温差,将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蒸气凝结在两岸的树木和草丛之间,形成厚度达到40至60毫米的树挂,远远超过通常为5至0毫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吉林雾凇是雾淞中厚度最厚、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一种,这种雾凇的组成冰晶将光线几乎全部反射,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无愧于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99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吉林时,吟诗盛赞:“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距市中心仅8公里。属长白山山前台地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海拔米到.5米之间,有大小山岭9座,纵横交错,连绵起伏。始建于年,因人工湖呈弯月状而得名“净月潭”。净月潭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千米,潭水面积公顷,呈新月形,由于没有污染源、加上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潭水清澈碧透,岸边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是游泳、划船、垂钓及冬泳、滑冰和进行风帆等活动的极好场所。森林面积逾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是国内唯一的城市中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富有30多个树种构成的完整森林生态体系,林相完美整齐,森林覆盖率达96%。起伏的群山绵延成纵横的山谷,将一潭形似弯月的碧水环绕其中,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与山、水、林相依的生态景象构成了净月潭四季变换的风景长卷。享有“绿海明珠”、“都市氧吧”之美誉,被誉为长春市的生态绿核和城市名片,堪称“大都市中难得的一块净土”,是人们盛夏避暑的胜地。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已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年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吉林市东南,面积达平方公里。松花湖即丰满水库,是年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而成的人工湖,沿山谷呈狭长多弯之状,似松花状;湖区狭长,南北长约77km,东西宽约94km,平均水深30—40米,最深处77.5米,宽0km,回水全长80km,湖面总面积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为08亿立方米,湖面海拔.5米;入湖的河水源主要来自松花江、辉发河、金沙河、拉拉河、木箕河、漂河。松花湖风景区的主体是水、山、林。百里湖区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宽处烟波浩淼,万顷一碧;窄处两面巨石,倒影如黑。周围山环水绕,因而多数时候湖面风平浪静,山影浑沉。湖区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千米以上的峰有几十座;这里石壁挺拔、悬崖峻峭、千姿百态、形茂;群山抱绿水,碧波绕青山,深山幽谷,引人入胜;40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殖,为湖区增添了无限生机。湖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了特有的秀丽景色:初春,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金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百里湖区,到处是松韵惊涛、欢歌鸟语。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年松花湖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风景区。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4A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并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位于吉林省白城地区通榆县西北向海水库南面,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面积为0.67万公顷。向海地形复杂,生物多样,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区内林地面积2.9万公顷,其中蒙古黄榆面积.9万公顷;湖泊水域.25万公顷;芦苇沼泽2.36万公顷;草原3.04万公顷。形成四大生态景观。即: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区内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北区松辽平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动植物资源在这里均有分布。区内共有植物种,其中药用植物多种;脊椎动物多种,其中鸟类种,兽类37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中向海就有52种。其中一级0种: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二级动物42种。有《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的鸟类73种,占协定种类的76.2%,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保护的鸟类49种。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种。是以观赏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鸟兽、黄榆、苇荡、杏树林和捕鱼等自然景观的著名风景区,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查干湖旅游度假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南北长37公里,东西平均宽7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查干湖环境优美、景色秀丽、风光迷人、资源丰富,盛产鲤鱼、鲢鱼、鳙鱼等,年可产鲜鱼吨,芦苇5万吨,其中查干湖鳙鱼(俗称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湖区现有鸟类6目47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9种,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黑脸琵鹭、灰鹤、雀鹰等35种。目前,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冬季以冬网捕鱼、展现查干湖悠久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查干湖冬捕被评为中华百大美景奇观,成功入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单网捕鱼最高产量6.8万公斤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吉林省省情详细资料↓↓↓
吉林市事业单位公告已经发布
扫码加吉林市事业单位5分钟QQ群
中公向您承诺
即日起至笔试报名结束
群内问题将于5分钟内回复
中公给您一个5分钟的承诺!
吉林市事业单位5分钟答疑QQ群如群满请添加吉林市中公教育小管家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s/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