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业如何激流勇进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编者语:近年来,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金融业竞争加剧、金融需求多元化、综合经营步伐加快,对商业银行利润持续增长提出挑战。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银行业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Fintech)所带来的机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充分的结合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以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文/巴曙松、慈庆琪(对外经贸大学)、郑焕卓(第一创业证券)一.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压力不断加大,需要探索新的转型路径(一)外部环境:监管评估渐趋严格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框架性的监管评价。年三月末至四月初,银监会连发七个文件,对银行提出全面风险防控要求,规范其理财业务、同业业务,对银行业市场乱象进行整治。整体来看,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基调日渐趋严。
发布日期
文件名
3月28日
《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3月29日
《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
4月6日
《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4月7日
《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
《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4月10日
《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
表1:年三月末至四月初银监会发布的具体文件
(二)内部经营:传统盈利模式面临转型挑战
当前,利率汇率市场化、多样化融资渠道发展分流银行储蓄和宏观经济增进放缓的背景下,银行靠传统“存贷汇”业务带动快速增长越来越难,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逐渐浮现。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2.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万亿元。虽然净利润总体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速却从年的39.3%大幅下滑到了年的3.6%。其盈利能力的下降与中国银行业当前息差持续收窄、金融脱媒趋势等密切相关,也意味着银行业的盈利增长逐步回归常态,与其他行业的平均增速逐步接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速下行、投资回报率下降、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和基准利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由年的2.7%,收窄至年的2.22%,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2.05%。存贷利差不断收窄,加剧商业银行竞争,刺激其寻求新业务范围的扩张,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同时,金融脱媒趋势显著。在直接融资快速发展背景下,银行客户投资渠道得到迅速扩展,伴随着大资管的快速发展,存款分流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造成一定冲击,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有所弱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年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9.3%,比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68万亿元,同比少增1.13万亿元。这也显示,在大资管发展背景下,居民的资产配置日趋多元化,脱媒也有加速的态势。传统银行商业模式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零售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而场景化获客、通过科技手段来满足长尾客户需求,提升运营效率,正是金融科技所擅长的领域。
二.金融科技如何契合银行业改革转型诉求(一)货币基金的崛起替代储蓄进程初露锋芒,分流银行利润
从年开始,除了公募基金的货币基金外,蚂蚁金服的余额宝、阿里巴巴的娱乐宝、苏宁的零钱包、腾讯的理财通和佣金宝等“宝宝”理财产品迅速兴起,替代储蓄的进程初露锋芒。以余额宝为例,根据天弘基金公布的《年第三季度余额宝资产组合》,余额宝投资组合资产金额合计达到了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达到了亿元占87.11%;同时,余额宝净值收益率达到了0.%,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则为0.%。对比起来,截至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吸收个人储蓄存款总计为亿元。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超过招行吸收个人存款总和。
图2:基金累计净值收益率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数据来源:天弘基金
货币基金类产品的兴起,一方面使得部分活期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由于操作简单、流动性较好、提供了极低风险的增值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入。从美国市场上货币基金持续替代银行储蓄的进展看,目前中国市场上货币基金对储蓄的替代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贷款:去中介化的网络融资理念虽充满争议,但逐渐被部分市场群体接受
在毕马威与H2Ventures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强》报告中,中国有8家FinTech公司上榜,其中与借贷相关的企业就占到了6家,其中不乏充满争议的公司。
年排名
入选公司
年排名
行业
1
蚂蚁金服
新入选
支付
2
趣店
4
借贷
4
陆金所
11
借贷
5
众安保险
1
保险
10
京东金融
新入选
借贷
33
我来贷
新入选
借贷
34
融
47
借贷
39
品钛
45
借贷
表2:中国上榜的Fintech公司排名变化
数据来源:埃森哲报告
近几年,在贷款市场领域,出现了各种消费信贷、微小信贷、产业链贷款。例如,阿里小贷、腾讯微粒贷、百度小贷、京东的京保贝等都纷纷加入贷款抢夺大战中。年,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唯品花等的推出,给予了消费者赊购的便利。同时,P2P借贷平台的兴起,也深受草根阶层欢迎。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年10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89亿元,而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3亿元,上升幅度达到了94.98%。
在融资借贷方面,去中介化的网络融资理念虽然广受争议,也出现了不少风险事件,但是还是逐渐被部分市场群体接受。通常来说,传统银行要发放一笔贷款,需经过严格的信用审查过程,不仅过程繁琐,而且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记录不完备且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无法及时从银行获得借款,这就给一些市场化的主体提供了巨大的业务空白空间。相比较而言,金融科技企业有条件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凭借在信息获取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优势,有条件开发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以网络银行借贷为例子,由于京东、阿里等电商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jt/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