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剧终避险策略接棒
保本基金最早到期也是年,新的指导意见是新老划断,对目前存续的基金没有太大影响。到期之后一般有两个路径,一是清盘,二是转型。
文:洪小棠
2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避险策略基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了避免投资者对保本基金产品的误解,证监会将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了其连带责任机制,投资受到严格规定。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有业绩可查的保本基金为只(A、C份额分开算),其中35只将于年到期,上半年到期有12只。值得注意的是,47只产品出现面值低于1元的情况,占总量近3成。
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司保本基金最早到期也是年,新的指导意见是新老划断,对目前存续的基金没有太大影响。到期之后一般有两个路径,一是清盘,二是转型。
转型或清盘
据了解,尽管保本基金只有在满足一定保本条件下才能保证保本,但冠以“保本”名称确实让其“吸粉”无数。年上半年时,保本基金一度出现抢购潮,多只保本基金在一周内提前结束募集。同时,随着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市场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保本基金成为市场销售热点,规模快速膨胀。
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以来,保本基金新发行数量只,新发行规模约亿元。目前,保本基金存续规模超过亿元,存续数量只。
虽然保本基金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也有利于锻炼公司的综合投资管理能力,但保本基金作为具备“保本”特性的特定产品,容易形成市场投资者“刚兑”意识,与基金行业强调投资者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理念并不一致。
对此,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保本基金创立之初,确实还是很严格地遵循保本策略,基本不放杠杆,或者说是在高评级债券上放很小的杠杆,但这类保本基金仅能保本,收益率很难出类拔萃,后来便被市场所摒弃,后续出现的保本基金不乏风格相当激进的产品。”
事实上,从去年8月起,证监会就修订《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在适度控制保本基金规模,保本基金管理人审慎监管,风控指标,担保监管等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进行修订完善。有意见提出,保本基金相关策略和机制,并不能确保投资本金的绝对保障,极端市场情形下,投资者仍可能本金亏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保本基金存在一定风险: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已发行的均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保证机制,一旦保本基金到期不能实现保本,管理人应偿付最终的投资损失;保本基金投资策略可能失效,保本基金存在将低等级信用债纳入文件资产投资范围、剩余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基金净值波动加剧;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保本基金规模增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大量集中发行,若出现到期亏损无法赔付,会损害投资者利益。
因此《指导意见》的内容作出了修订:一、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二、完善对避险策略基金的风控要求;三、限定避险策略基金规模上限,防范相关风险;四、完善基金管理人风控管理要求。
为做好新旧规则衔接,证监会明确对保本基金依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存续基金仍按合同约定运作,到期后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存续基金到期后应调整保障机制。
截至目前,虽未出现保本基金到期不保本的情况,但已有到期的保本基金选择转型或干脆清盘。例如东方赢家保本、天弘普惠养老保本先后宣布清盘,交银施罗德荣泰保本选择到期后转为债基。
鸡年,送这个给本命年的他
新锐雕塑家曾志森简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jt/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