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学子告诉你,清明节究竟如何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承继着许多民俗,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在古人眼里清明是这样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如今,现代人提起清明节
除了假期,还能想到什么?
多少人把祭奠变成了闹剧
把传统节日过得庸俗不堪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
八中学子追问清明
告诉我们传统节日不会“过时”
依然可以很浪漫很诗意
八中高二13班学生刘姝言追问清明:“清明节的传承,应从我们做起。”
▽▽
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浸透在脚下每一寸土地里,镌刻在节气的风云雨雪阴晴华表上。二十四节气,清明是属于追思的时节。可是,清明对于我们而言却更像是日历上的一个标红的日期,一个用来释放自己的假期。我们站在四月门口,却并不清楚自己正走向哪里。当慎终追远成为一个晦涩的词语,当祭祖追思异化为纸灰飘飞,我们更需要追问:清明究竟是什么?
概括清明节的文化蕴含,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后人通过祭奠扫墓,敬重祖先的方式来表达前者,而伴随清明节日的大众性娱乐活动,譬如荡秋千,放风筝等则彰显了后者。人们通过清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之切,更寄托了对生命张力的无限遐思。传统清明节的扫墓文化,重在倡导敦亲睦族的孝亲理念和感恩情结。
目于当下,我们更不应让清明精神蒙尘,更应突出缅怀逝者德行,弘扬先人品格的主旨。我们从先祖那里传承了家族的骨血,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家族奋斗的印记。不仅如此,我们还肩负着继续发展的使命,把血脉、志向传承下去,一次一次的祭祖、扫墓,其实是不断确认我们的身份和使命,促使羸弱的个体走向史诗般的壮阔,是告诉自己,我们正沿着先祖追寻的脚步,砥砺前行,去创造更宏阔的生命和更明亮的未来。
这种情怀并不只是适用于对待自己的家族先辈,更需要放大至对英雄先烈的敬仰和民族历史的追思,我想,只有当我们用虔诚铭记的态度来看待民族的发展,我们才能收获对中华民族精神更为独特的考量,只有当我们把自己放到更为宏大的叙事中,我们才会懂得敬畏与珍惜。
长歌当哭。现代的某些祭奠方式,滋长攀比歪风,有的人还把庄重的祭祀变成丑态百出的封建迷信活动。蒙昧祭祀屡禁不止,祭扫乱象屡见报端。烧纸iPhone、房产证、日本马桶盖的低俗现象屡见不鲜,外媒形容道:“传统与21世纪的消费主义在中国清明节相遇了。”
的确,消费主义的强势入侵下,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正在流失,人们内心的庄重与虔诚渐渐消解,只剩下庸俗化的过节方式还苟延残喘。至此,我愿效仿马丁路德,大呼因信称义,少一些形式化的举措,多一些内在精神的理解。只要心中有物,行为上力求简约依旧能够传达厚实饱满的情感。
逝者已远,生者可贵。除了缅怀逝者,我们更应拾起对生者的珍惜,不要让孝心迟到,徒留风树之悲,从现在起,就应该让孝心转化为孝行,对父母多些陪伴关心,沿袭感恩精神,珍惜现世幸福。
同时,针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与大自然的隔绝,我们也应该在清明节践行回归自然的人生理念,在这春光无限,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感受“春服既成,风于舞雩”的闲适,体尝暮春之初,曲水流觞的雅兴,欣赏杏花春雨,各自纷纷的景致。即使身在生活的细琐中,也要不错过头顶星空,大自然的广阔和美好,足以涤荡我们的灵魂,构筑精神诗意栖居的高地,供我们稍作休憩。
清明节的传承,应从少年做起。我们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捡拾古典流风遗韵,踏青插柳,既舒筋健骨,为应对学业繁忙积蓄力量;更是亲近自然,不负春光的实际体现。传承清明传统,实际上是以崇尚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自然观来重新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我们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辩证否定中赋予清明节崭新的时代内涵。
春天的频道正在急速转台,我们不要再继续等待,追问清明后,守护清明永远是现在进行时。希望大家不忘来路,铭记传统,莫负青春,面对未来。要重视传承的重要性,更要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特别提醒:
重庆八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jt/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