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的新面貌固收摆阵,接战权益
固收之于“大而全”的基金公司,如同将军手中的盾牌,如同花卉苗木的枝条,是公募行业的根基业务。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的寒冬行情,权益基金纷纷铩羽而归,凸显出固收业务稳定的理财能力,对这些基金公司而言,权益和固收业务同样重要。
提起公募行业的“固收霸主”,天弘基金当之无愧,年年底,天弘固收资管规模高达1.36万亿元,在公募行业高居榜首,甚至超出第2名一倍有余。庞大的固收规模也让天弘基金受益颇丰,连续6年坐稳行业营收的头把交椅。
固收业务的根基夯实牢固后,天弘基金开始在权益业务上寻求一席之地。依托着庞大的固收体量和客户群体,加之顺势启动的投研一体化改革,天弘基金在内部培养出一批权益投资“好手”,权益资管规模也随着业绩排名一起步步攀升。
年11月,天弘基金在天津市注册成立,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是我国第41家公募基金公司,在成立的前8年,天弘基金发展节奏缓慢,其资管规模也一直未能突破百亿元关口,彼时刚刚上任总经理的郭树强,正在苦苦寻求创新,寻求突破。
同一时间,在相距天津多公里的杭州,支付宝业务的负责人彭蕾同样一筹莫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吐槽,“钱在支付宝上为什么没利息”。彭蕾开始琢磨着怎么样把“利息”给用户,看到刚刚拿到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她灵光一闪,有了思路。
走到困境的支付宝和决意创新的天弘基金一拍即合,推出了公募行业首只互联网基金——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年6月13日,是每一个“天弘人”都为之振奋的日子,围绕着这只产品的发布会轰动整个资管行业,甚至登上了新闻联播。
同年9月份,天弘增利宝的规模由成立之初的2亿份暴增至.53亿份,到这年年底增至.42亿份,一举将天弘基金的公募规模由年初的第50位拔高至第2位。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阿里巴巴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天弘基金也坐稳了行业的头把交椅。
后来,天弘增利宝更名为天弘余额宝,甚至成为公募行业唯一规模破万亿元的基金产品。年年底,天弘余额宝的最新规模达到1.09万亿元,占同期全行业货基规模的10%以上,天弘基金营收72.4亿元,实现净利润22.14亿元,均高居公募行业榜首。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一举改变了公募行业的生态,天弘基金也摇身一变成为头部基金公司。风光尽显的天弘基金没能忘了,余额宝是对国民理财意识的启蒙,天弘基金要想走得更远,得从“零钱包”向财富管理者转变角色,满足更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年1月份,天弘基金推出了“容易宝”系列指数基金,正式大规模进军权益市场。作为继余额宝之后的又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容易宝”涵盖了17只多种类型的宽基和行业主题指数型基金,来解决不同投资者丰富多样的资产配置需求。
到了年年中,天弘基金推出“容易宝”已经有6年的时间,服务的总客户数量超过万户,指数基金最新规模已超过亿元。就这样,天弘基金把指数基金作为一个切口,声势浩大地进入了权益业务的角逐。
天弘余额宝的成功深深地刺激着新生代的基金公司们,一只只依附在互联网的货币基金应运而生,公募基金规模迎来快速增长。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在基金公司排名上剔除货币基金规模,更多地看重其非货币基金规模。
在年之前,公募基金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这么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ly/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