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行业专题报告中国公募基金潜力无限
主流观点认为,基金业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20世纪20年代进入美国,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开枝散叶,成为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体系四大支柱之一。而我国基金管理业起步较晚,这一概念的引入最早可以追溯到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先河,与国外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
我国真正意义上发行的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是年成立的“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时鼓励对股份制和股票市场“大胆干、大胆试”,基金管理业随即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没有系统和规范的配套政策对行业加以约束,在一年的“野蛮生长”后,年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制止发行投资基金的不规范行为,在严格监管下,接下来的几年行业发展几近停滞。
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宣告老基金时代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基金管理业从此进入一个规范化发展时期;年起,随着基金管理的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且同期国内股市步入强势,基金市场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基金可投资范围从股票市场扩展到了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品种也从股票型基金发展到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证券市场快速下行,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众多公募基金投资者大量赎回导致公募基金规模大幅下降,随后几年行业管理规模增长也较为缓慢;年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上线,我国基金管理业业态迎来互联网新模式,行业走向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
2.从“混乱”到“规范”,行业监管不断完善与我国基金管理业发展历史基本同步,其对应的监管背景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年新《基金法》的实施是基金业加快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证监会和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各司其职,基金业监管框架基本搭建完成,监管规范化逐步加强。年至年,中国基金业监管法律和政策频繁出台,监管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基金运营的全过程。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管也逐渐精细化,但与基金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和摸索的阶段。近两年来,一些关键政策的出台也透露出我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1资管新规时代来临,基金业迎来全新生态
《资管新规》打破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分类监管体系和业务模式,相较于其它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较少,以净资本来衡量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基金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持续增大。但作为国内最早实行制度化、透明化管理的资管机构,在《资管新规》施行后,基金公司作为国内净值型产品最为成熟的管理机构,主动管理的品牌效应将越发显著,有望进一步扩大客户优势。
2.2对外开放全面加速,行业国际化色彩渐浓
当前,在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进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基金行业开放进程正面临全面加速。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出台将改变国内基金业的生态格局,外资控股基金公司的出现将为国内基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一方面使得国内基金公司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国外基金成熟的管理经验,带动我国基金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基金行业的竞争,国内基金业不得不快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基金管理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机构、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投资顾问机构、以及包括份额登记机构在内的基金服务机构等。
3.多业态构建产业格局,公募基金迸发新生机我国基金管理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机构、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投资顾问机构、以及包括份额登记机构在内的基金服务机构等。
3.1基金管理公司:广度不断扩展,格局几近完整
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作,以申购赎回费、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为驱动。基金管理机构主要分为公募和私募两大类,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投资范围更为广泛,可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Fund,VentureCapitalFund,PEVC)、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其他私募投资基金四大类。
3.1.1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监管制度日益完备助力良性发展
在我国,自年《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开始对私募基金采取登记备案制。与公募基金单一的管理形式不同,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类型多样,行业格局相对复杂、监管难度也相对较高。
截至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家,较年末存量机构增加23家,同比增长0.09%;存续备案私募基金只,较年末在管数量增加只,同比增长9.51%;管理基金规模13.74万亿元,较年末增加.56亿元,同比增长7.52%。私募投资基金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整体增速逐渐趋缓。
细分来看,市场大幅波动和监管趋严等因素持续影响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空间正在承受来自于公募基金及其他市场竞争者的巨大压力,市场开始出现“私转公”的新趋势;私募资产配置基金是年8月中基协在下发文件《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五)》中新添加的一类,资产配置类基金可以打破中基协要求的“专项经营”规定,横跨一二级市场、债权市场不同类别进行资产配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但由于牌照申请门槛高、跨类别监管难等问题,目前取得该类牌照的管理人仅有6家,管理规模5.89亿元,仍处于起步状态,短期对私募行业影响有限,但未来有望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私募行业多元化发展;而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在注册制快速推进、项目发行周期大幅缩短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趋于平稳。年3月创投基金减持特别规定迎来修订,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逐步有效落实,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退出-再投资”通道畅通,行业有望收获良性发展。
维持证券类私募基金的长期存续,对管理人的长期盈利能力、市场应变能力来说都有很大的考验,我国成立较早且存续至今成绩优异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凤毛麟角,淡水泉投资自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其“逆向投资”的投资哲学更是被市场所熟知。但同时也不乏类似朱雀基金、鹏扬基金一类知名私募机构在竞争压力下选择“转公”的生存之路,随着基金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全面开放,外资“私转公”也将形成可能。
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领域的常青藤红杉资本于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价值投资、产业链投资的理念,在内地成就了美团、滴滴、大疆、快手等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国内知名创投公司达晨创投秉承“投资就是服务”,通过成立企业家俱乐部、投资人俱乐部、已投上市公司联盟等,将政府、金融、行业专家资源整合,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截止目前达晨创投共管理23期基金,管理基金总规模超过亿元;成立较早、以政府主导项目为主的深创投自成立以来投资项目超个,总投资额约亿元,近年来公司商业化项目发展井然有序,截至目前管理商业化基金45家,总规模约19.21亿元人民币,在当前波谲云诡的市场环境中,以政府资金做背书的商业化股权投资基金有望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这一特质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市场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竞争激烈。与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投资者往往较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nanzx.com/tnsjt/6881.html